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第二届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正式开机

2014-05-19 12:44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法治微电影拍摄开机仪式

 

 

  法制日报社副社长周秉键致辞

  法制网记者丁国锋 马超 实习生陈瑶

  本网讯   今天下午,第二届中国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开机仪式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法制日报社副社长周秉键、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伟平、昆山市司法局局长沈清代表主办方出席仪式,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南京以及昆山当地的28家拍摄团队参加了开机仪式。

  作品数量再一次刷新

  微故事剧本征集近六百、网友讨论话题近万条……本届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自3月10日启动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形成“线上热议、线下参与”的火爆场面。截至4月30日微故事征集结束时,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微故事595个,填补了上届大赛的地域空白点,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秀作品在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活动这一平台上散发光彩。

  “本届大赛参与度更高,‘微剧本’创作改为‘微故事’创作、新增平面微电影进一步降低了参与门槛,参赛作品数量再一次刷新,达到上届大赛的近3倍。”主办方昆山市司法局副局长俞武军介绍,投稿人员遍布各个行业,“草根”网络写手、业余爱好者、专业作家同台“PK”,各显身手。征集到的微故事内容题材广泛,内容涉及网络安全、遗嘱继承、诚信道德、食品安全、计生政策等方面,很多故事由群众身边的现实案例改编。在拍摄团队方面,目前征集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44家团队。“有这么多热心参与者的支持,无疑对以法治微电影为载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一举措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城尽吹法治“风”

  本次大赛征集到的微故事作品风格迥异,展现光影魅力,以法律为灵魂,形式活泼,极富感染力。参赛拍摄团队将角逐鹿城,把自己对于法治的感悟和经历融入影片拍摄,向全社会传递法治意识,充分体现出法治微电影创作活动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远在北京的27岁小伙刘卡达专程来到开机仪式,他是一名毕业于某影视学院的青年导演,毕业后成立了北京kada电影工作室。作为首届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的最大赢家,刘卡达执导的微电影《假钱》获得了最佳影片奖项,本人被评为“最佳导演”。今年,他又积极投身于创作大军,撰写了微故事《重生》。他告诉记者,法治微电影中没有惊险的爆破场景、没有炫彩的视觉特技,但是其源于日常的“生活味”、“朴实劲”、“真切感”,有如绵绵细雨般落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感受法治熏陶。来自山东摘得上届大赛微剧本一等奖桂冠的赵云进,在本届大赛中为组委会建言献策,还为参赛选手选送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他说:“一个好故事的教化作用和其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一起‘用好故事诠释普及法律知识’!”

  此外,微信、微博这两个“微”平台也让活动更具互动性,@尚法昆山官方微博发布征集令后,不少网友通过微博参与活动。扫一扫就能关注活动实时消息,与工作人员互动,咨询相关问题,微信公共帐号也让网友们大呼方便、亲切。

  依托社会力量提升普法感染力

  “从群众出发,寻找民间高手,大力培育公益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专业团队。”主办方昆山市司法局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法治微电影创作活动之中。近年来,昆山借助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及本地网络传播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项目化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活动更具专业性、吸引力。去年成立“尚法文化传播研创中心”,重点挖掘、整理本地丰富的法治文化资源。今年将热心普法宣传和爱好微电影制作的人群组织起来,建立昆山尚法微影俱乐部,开展以法治微电影和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的研创活动,目前拥有会员76名。

  4月以来的每个周末,在尚法文化传播研创中心、尚法微影俱乐部的组织策划下,法治微电影在古典园林亭林公园,以及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进行巡展,网友市民汇聚一堂,赏花看景,观赏电影。尚法微影俱乐部成员钟旺圻、姚悦先后受邀在昆山尚法•欣兴企业文化基地为企业员工进行创作培训,简明的授课语言配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准创作者们”清晰了要点、理顺了脉络;这个拥有800余名员工的台湾企业积极参与大赛,先后选送30余件作品,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之一。俱乐部成员还积极拍摄《机智的王大爷》、《想走走不了》、《警惕朋友圈代购陷阱》等平面微电影作品,作为案例向市民网友展示“平面微电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拍摄团队也是是众多积极参与微电影创作活动的热心群体。“开机仪式之后,我们将投入紧张的影片拍摄中去,我相信,不久之后,以昆山法治微电影引领的‘光影艺术普法大餐’将再度来袭,用身边故事上演‘压轴大戏’。”时光影像工作室导演棒棒告诉记者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