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学教育 >

聚焦:一个国贫县的教育突围“三问”

2014-05-08 12:40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公共财政用在哪?教育民生难题怎么破?发展教育共识如何凝聚?——

一个国贫县的教育突围“三问”

  6年前,湖南省平江县119万平方米校舍,有80多万平方米是危房,这样的一个教育薄弱县,如今却一跃为地区教育先进,他们如何做到的? 

  本网讯  五六年前,湖南平江的教育,还集中了教育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校舍破烂、教师队伍老化、城乡师资两极分化、城区大班额严重、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但仅仅几年后,人们发现,习惯于从名单后面找名字的平江教育,却一跃成为岳阳地区先进,教师队伍建设甚至还成为“国字号”的先进。 

  不少人说,原因在于这里的人对教育的理念改变了。那么,他们的理念改变在哪里? 

  公共财政用在哪? 

  财政性教育投入大幅增加 

  2008年,从教13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7年的吴定辉,辗转任职多个政府部门后,回到平江县教育局担任局长。 

  “刚开始内忧外患。”吴定辉说。说“内忧”是指教育局机关近200人,年办公经费仅17万元,还欠着几百万元的债,干部们两年报不了账;全县119万平方米校舍,竟然有80多万平方米是B、C、D级危房;教师“五险一金”到不了位,再加上不少民办教师不断上访,矛盾重重。说“外患”是教育外部发展环境差,教育没地位,在县里说不起话。 

  吴定辉用几个月走遍了全县27个乡镇,心却一次比一次沉。“全县学校校舍破败不堪,随时有可能出事。”坐在办公室,望着窗外,吴定辉担忧地说,“建再多的工厂,修再多的道路,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经济终归不可能持续发展。公共财政重点究竟应该用在哪?应该用在为下一代人发展奠基础、拓空间上,这才是长远之计。” 

  “教育优先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谁停留在口头上,谁就会耽误平江父老乡亲的下一代。”平时谦虚低调的吴定辉在争取教育政策和资金的时候却十分“强势”。近几年,这个财政收入薄弱的国贫县,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2007年的2.36亿元,增至2013年的6.24亿元,增幅达164%。 

  据统计,近5年,平江县共整合资金4.8亿元,实施了393个学校建设项目,新增校园面积730多亩、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42.6万平方米;更新课桌椅9万套、新增标准图书室81间、装备功能教室234间。 

  “最让我安心的是,现在10.5万平方米D级危房和37所学校地质灾害隐患全部消除,400多所学校都能抗6级地震。”吴定辉高兴地说。 

  教育民生难题怎么破? 

  从“人事改革”抓起 

  全乡超编298人,乡中学超编110多人,以致两个教师轮流上同一个班的语文课;而同一个乡较为偏远的清水中学却又缺人。这是2007年,紧挨县城的三阳乡出现的怪状。 

  三阳是当时平江教师队伍状况的一个缩影。平江县教育局副局长童怀思告诉记者,平江当时城区教师人满为患,边远地区教师却奇缺。 

  如此师资分布,再加上上百名教师在编不在岗,“县领导有意见,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有意见,农村学校校长教师有意见,老百姓更有意见”,这成了改善教育民生最大的一个难题。 

  为此,平江县决定:第一步,实行全员聘任制,清退562名代课教师;第二步,敦促在编不在岗教师返岗,解聘不愿返岗者,第一批就达119人,第二批60人,第三批32人;第三步,轮岗分流400多人到缺编乡镇任教。 

  “初战告捷,但也只是初步解决问题。”童怀思说,治本之策是建立起科学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流动机制。2008年之后,平江县教育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一是新进教师必须先在农村工作3到5年,3年内不准调动,近5年新进的1364人,除高中教师外,基本都在农村;二是补充教师严格按照“有编才进、凡进必考”;三是选送免费师范生定向委培。 

  近年来,县财政千方百计保投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绩效工资和第13个月工资等全部按政策落实到位,教师待遇比2008年翻了一番。同时,平江在2008年就争取资金对506名边远教师实行了每月100元至300元不等的山区教师津贴。还充分利用政策,建设校园保障性住房2100套、教师周转房196套,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 

  改革结果逐渐显现出来。原来城区10所学校超编120多人,现在缺编36人。原来缺编最严重、年龄老化的龙门镇,目前不仅不缺人,教师的平均年龄也下降到30多岁;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由过去岳阳市倒数到近年名列前茅,连续7年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连续两轮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优秀县,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被评为全省综合先进;被定为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县。 

  发展教育共识如何凝聚? 

  教育惠民形成良性互动 

  长寿镇毛湾小学位于大山深处,2008年,村里打算征地建新校,但钱不够,200多名村民热情捐款,共筹集到近20万元。一位老支书把5万元存款全部捐了出来。 

  像这样的故事,在平江县还有很多。近5年来,平江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兴教资金达4500万元。不仅如此,各部门和乡镇对教育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近5年,乡(镇)村两级5年共有3300多万元资金投向教育,为学校解决建设用地734亩,县直部门支持教育资金上亿元。 

  在吴定辉看来,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实惠了,孩子有漂亮学校读书,有负责任的老师教,自然会支持教育发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良性互动。“我们把学校当做老百姓最信任的平台来建好,当做老百姓的精神高地来建设,我们的教育发展外部环境就会日趋优化,教育就会更有号召力。” 

  近年来,平江县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县委、县政府先后两度召开教育强县动员大会和推进会,全面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平江县捐资兴教奖励办法》等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和文件。县里召开专题议教会或开展视察教育活动40余次。 

  同时,平江县教育局扎实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廉洁文化进校园”、“我的校园我的家”、“警示教育”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副科级以上干部积极到所联村访贫问苦,发放宣传资料9000多份,收集意见137条,为群众解决难题92个。(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通讯员 彭猛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