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在第二次中国—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上的发言

2014-05-06 12:48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浏览:手机版

 文化部部长 蔡武

  (2014年4月19日)

  本网讯  2012年,首次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在新加坡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机制正式建立,双方文化合作迈入了崭新阶段。今天,我们再次齐聚一堂,召开第二次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共商双方文化关系发展大计,相信会议必将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东盟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邻、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双方之间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友好情谊。过去23年里,中国—东盟关系从建立对话、睦邻互信到战略伙伴,双方互信不断加强,合作日益深入。尤其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正昂首迈向新的“钻石十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东盟文化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东亚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支柱和强大动力。作为中国—东盟文化关系发展的亲历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为能共同参与这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而倍感荣幸。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道路,我对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文化合作有以下几点突出的感受:

  一、机制化建设日臻完善,使文化对话与合作有序推进

  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合作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日益提高,推动打造了许多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文化合作品牌项目,也提升了区域文化的整体竞争力。2012年5月,首次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在新加坡召开,中国与东盟之间第12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正式建立,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8届,交流与对话的领域从文化产业拓展到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人力资源培训等诸多方面,论坛的层次不断升级,内涵不断充实,成为以专业领域为依托的重要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与平台。

  二、文化交流的体量突飞猛进,以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是形成区域共同意识和构筑互信关系的基础。作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领域,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成就有目共睹。2005年,双方正式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官方文件。此后,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加速发展,不断走向务实,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与东盟和东盟各成员国之间通过部长级会议、论坛研讨、人员交流、思想对话、艺术节、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官民并举、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提升了双方文化关系的水平,增进了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特别是双方共同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品质明显提升,形式不断创新,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本地区文化交流的品牌和旗舰项目。

  三、思路更加开放,彰显包容互鉴的时代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东盟的多元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影响中融合演进,实现深层次的互通共鸣。在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EAS)等东盟主导的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紧密合作,以开放的胸襟和积极的姿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亚洲艺术节等国际和地区文化合作平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和东盟在传承与发扬本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使自身不断得以充实和提升,既维护了区域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为实现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增进本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欣赏,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如何在发展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一是如何发挥民间的活力。民间是文化艺术孕育和发展的丰厚土壤和不竭源泉。开展文化交流需要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鼓励民众广泛参与,把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人民的需求和关切结合起来,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并兼顾广大群众利益的道路。

  二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相结合。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我们应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新媒体、新技术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在创新中让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生,得以持续发展。

  三是如何解决区域文化合作系统化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亮点纷呈、但仍存在统筹规划不足、深层次思想文化交流比例不高等问题,亟须制定一个富有前瞻性的指导文件,使双方的交流更趋常态化和系统化,提升双方文化合作与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10月一个月内先后成功访问东南亚,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7合作框架”等重大倡议,为双方关系的未来铺就了路线图。文化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双方可在刚才的10+3文化部长会上我们提出的六个倡议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办好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互信。

  2014年将是中国与东盟文化工作者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选择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开启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二个10年,这一富有战略远见的重要决策为双方的文化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是中国与区域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一个文化交流年。为庆祝文化交流年的举办,中方由文化部牵头,成立了16家部委组成的中方组委会,将与东盟方一道,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夯实双方关系的民意基础,为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久前,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在北京成功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总统吴登盛、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泰国总理英拉专门发来贺信,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副总统吴年吞共同出席了开幕活动。东盟秘书长黎良明、东盟各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团长、东盟各国驻华使节、中国—东盟中心代表与中国文化部、外交部等中方组委会成员代表一同出席了有关活动。开幕活动的举办得到了东盟各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文化部和文化交流年中方组委会,对各位同事表示衷心感谢。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开幕活动的圆满成功将为全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截至2014年4月,中方统计的纳入文化交流年框架内的交流项目有150多项,包括会议、演出、展览、人员培训与交流、新闻、影视、出版、体育、旅游、宗教、青年交流等各类活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活动与建设、“欢乐春节”等专题活动。双方将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项目联合清单。中国文化部已通过东盟秘书处与东盟方共同商定了文化交流年的标识和宣传语“同享文化、共创未来(Our Culture,Our Future)”,将在全年活动的实施和宣传中统一规范使用。希望双方就联合清单中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东盟最好的表演艺术展演—中国主宾国”等重点活动做好宣传,以扩大影响。缅甸副总统吴年吞阁下出席文化交流年开幕活动时表示,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缅甸举办。中方将全力配合东盟方办好闭幕式等重点活动,增进各国人民的互信与友谊。

  第二,落实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在合作中互通有无,形成合力。

  2012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首次中国—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提议,在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一份文化合作中期规划。2013年10月,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倡议,中国和东盟双方共同制订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将在本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成为双方开展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指导文件。

  双方可在《行动计划》的框架内,开拓思路,大胆尝试,以创新的精神共同开辟文化交流的新道路。可加强文化领域内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的合作,增加文化交流中的科技含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要不断激发双方民间的活力,使广大人民广泛参与并从中受益。对于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等现有比较成熟的、有延续性的项目,可考虑由单方主办变更为中国和东盟双方共同主办,融入双方共同的智慧,以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第三,加快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以文化中心为窗口,搭建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在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双方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文化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自2012年11月揭牌以来,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泰国民众全方位了解中国提供了直观便捷的途径和渠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于2012年12月开始施工,计划于今年年底竣工启用。中老双方于2012年7月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老挝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预计今年年底揭牌。中越两国政府于2013年6月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下一步将尽快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定。中缅两国文化部正就互设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草案进行密切沟通,争取在今年年内签署。2013年11月,我率团访问印尼期间,两国文化部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的联合公报,双方同意将在适当的时候签署谅解备忘录。

  交流,意味着除了接收,还要创建;除了倾听,还要表达;除了引进,还要推广。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对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稳定的平台和便捷的桥梁。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推动互设文化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文化合作网络的有力支撑,以及增进双方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友谊的心灵之窗。

  第四,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广阔平台上加强协作,延展友谊。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隔海相望,深受海洋文化的滋养与馈赠。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访问东南亚期间,都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等周边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人文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与东盟海上合作基础扎实,潜力巨大,携手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双方都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国愿与沿线东盟各国开展人文领域的务实合作,秉承和弘扬“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丝路精神,充分挖掘“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圈。可考虑举办专题文艺演出、文物展览、海洋文化节等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共同梳理“海上丝绸之路”史料和遗迹,联合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共同推动双方海上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我们高兴地获悉,东盟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其中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成绩突出,这与在座各位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此向东盟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祝贺。当前东盟正在向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做最后冲刺,并已启动后2015愿景规划。希望今后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继续领跑三大支柱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方一贯支持东盟推进共同体建设,愿根据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中国—东盟文化合作重点和方向,使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把“中国梦”与“东盟梦”相结合。中方将与东盟方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世界各国的文化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需要文化工作者的悉心呵护与灌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文化百花园一定会更加绚烂多彩,为促进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带来福祉。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