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北京日报:修炼官德人品为民务实清廉

2014-04-25 12:36来源:北京日报浏览:手机版

 原标题:评论:修炼官德人品为民务实清廉

    本网讯  50年过去了,焦裕禄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依旧栩栩如生,历久弥新。“为民务实清廉”,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修炼官德人品的压舱石,也是我们建设好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

    为民,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打心眼里忠诚于人民,发自内心地为群众做事情、谋福祉,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就是因为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满、怨气、矛盾反而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干部的宗旨意识打了折扣、掺了水分。老百姓心里是有杆秤的,我们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群众与我们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淡。

    对我个人而言,当前要努力克服“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带领好区人大常委会“一班人”,有效运用我们“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站”的平台作用,广泛汇集和反映民意,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扎实办理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

    务实,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只有知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干实事,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焦裕禄同志就是因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凡事探求就里,奉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拒之门外,才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有群众说,现在的干部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我想,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干部没能力,而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拍脑门决策,想当然办事,往往造成好事办不好。

    联系到本人,就是要克服“浮”和“浅”的毛病,多接“地气”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以扎实的作风和有效的实绩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

    清廉,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同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才能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古语说得好,“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如果领导者能率先垂范,保持廉洁,就会使工作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反之,“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以“声”作则必不成则,周良洛、闫永喜、许志远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清廉,群众路线就是一句空话。

    修养好廉洁的本色,我个人认为要做到“心正”、“身正”和“行正”。“心正”,就是将法纪、制度等外在的规范性约束转化为个人内心的信念、理念,时刻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身正”,就是要正确处理“八个面对”,讲政治,讲纪律,讲作风,禁绝贪欲,规范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形象。“行正”,就是要以“言行一致、行胜于言”取信于民。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