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成都商报:司法领域只认法律不讲利益博弈

2014-04-18 18:28来源:成都商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4月16日,有人发帖称,湖南省双峰县县委、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请示娄底市政法委,“请求将涉嫌收购25根象牙的犯罪嫌疑人李定胜取保候审”。文件称,李定胜是县里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其中有一家还是省重点企业,如果对其长期羁押,势必影响该项目的正常投产,进而影响全县;李定胜的企业与县里其他企业长期存在资金拆借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引发重大社会不稳定事件。娄底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雄对此请示做出了批示。他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只是希望相关部门研究一下双峰县的申请,因为被抓的是企业家,这个企业有一定规模,不希望因为这事把企业搞垮了。

用红头文件向司法机关“求情”的事并不鲜见,且屡屡奏效。它让人怀疑,现实中,权力干预司法是否已走上了一条规范化的道路———以往都是私下勾兑,现在可通过公文批转的方式公开地按一套程序解决问题。县里递交请示,市上领导批示,这是行政系统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问题是,请示一方和批示一方都在做一件与自己职责不相干的事。报道称,2013年李定胜被取保候审,一年多过去了,案件已移交检察院,但至今未开庭。案情如此简单的小案子,一年不开庭,不合常规。

用红头文件为嫌疑人求情,这已不是法治意识落后的问题,而是以“法制”反法治的问题———前者为“内部规则”,后者为“公共规则”。

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理念已有几十年,时至今日,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党政机关,连一些基本的法治理念都没有。立法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但一些立法却变成了部门主导,一些涉及公众权益的立法因为利益集团阻挠而迟迟不能推出。而司法领域却本该只认法律,不讲利益博弈。但现实中,司法领域却充满着博弈,上述红头文件干预司法,即为一例。

在提倡法治的今天,用红头文件和领导批示介入刑事案件,的确匪夷所思。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若不改掉这“毛病”,法治就永远是句空话。李迎春 成都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