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些报刊经营不善未退出 以敲诈盈利
本网讯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类似于《中国特产报》这样的报纸出现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问题有其制度根源,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法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说,在《出版管理条例》中,利用出版活动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是可吊销许可证的行为之一。媒体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应该循此完善和真正执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如果经营不善,可以按照企业破产法进行破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说,2009年,《中华新闻报》因经营不善退出市场时,大家曾拍手称快,以为媒体终于有了一个退出机制。“但过了这么久,并没见到有几家媒体死去。”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王天定对《中国特产报》能够生存20年感到不解,他称:“这说明管理体制有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没尽到监管责任。” 在王天定看来,现有的报刊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说,媒体进行市场化改革那段时间,有大量报刊创建,但这些报刊经营不善后却因为紧握刊号而没能退出市场。他说:“报纸不能按照正常秩序被市场淘汰,报社管理者无路可走,就开始动起对上搞定官员,对下通过新闻敲诈来盈利的念头。” “一个东西变成了稀缺资源,就会有隐性的含金量。”王天定认为,刊号是稀缺资源,虽然只是简单的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却很“值钱”。他还指出,《中国特产报》的新闻敲诈现象并不是特例。 王天定称,不仅要寄希望于新闻管理部门的严格执法,也需要改革报刊管理体制,完善报刊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展江认为,“新闻敲诈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是要靠法制。如果没有法律,光靠道德和舆论是管不住的,有偿新闻属于受贿,和敲诈勒索一样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关键是要有法必依,而违法成本低就会造成乱象丛生。 陈昌凤也建议,要提高违法成本,如规定一旦记者被认定进行新闻敲诈,就不准其再从事新闻行业,提高威慑力。实习生 张宇 本报记者刘星 |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