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图片新闻 >

范尉:大学生“爱心达人”

2014-04-12 12:59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手机版

 

范尉给孤儿热依扎送去小熊玩具。资料图片

  本网讯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生范尉,从2007年至今,几乎把在学校获得的全部奖学金、 助学金以及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100多名孤残儿童和贫困学生,堪称大学生“爱心达人”。

  早餐时间,范尉准时来到王凯雪的病床前,为她送上刚从学校食堂买来的热腾腾的早餐——玉米糊、黑米粥、豆浆、鸡蛋,还有小菜,这是她最喜欢吃的早餐。

  这是一个多月来范尉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范尉是新疆医科大学的一名在读硕士生,而11岁的王凯雪不过是他帮助过的众多孩子之一。

  出身于贫困家庭的范尉,从2007年至今,几乎把在学校获得的全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100多名孤残儿童和贫困学生,堪称大学生“爱心达人”。

  一次让人“费解”的爱心行动

  王凯雪家住新疆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三园子村,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症,行走困难。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只有母亲带着她生活,家境贫寒,仅靠低保度日。

  3年前,范尉来到塔城地区资助孤儿时得知王凯雪的情况,从此对她格外关心。“她的病很重,不要说上学读书了,就连走路都成问题,髋关节突出很厉害,畸形生长,看了让人心疼。”范尉说,“王凯雪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治好病,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然后进学校读书。”

  范尉决定帮王凯雪实现心中的愿望。3月2日,范尉带王凯雪到塔城地区医院,然而,医生在做完检查后说,由于错过治疗的最佳年龄,现在手术有很大风险,并建议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看。这名医生估计,手术和康复费用至少要20万元。

  这个数字让范尉感觉到重重一击。这次,范尉仅带了自己的奖学金1万元,要是到乌鲁木齐去治疗,这么高的费用怎么办?看着王凯雪渴望的眼神,范尉没有退缩,毅然决定带她到乌鲁木齐住院治疗。

  显然,仅有的1万元奖学金是不够的。范尉说服村委会,决定出面为王凯雪担保,贷款给她做手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她可能终生不能正常行走。”就这样,范尉带着王凯雪和她的母亲,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乌鲁木齐。

  范尉找到新疆最好的骨科专家之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阿主任,一打听,手术费用最低也要6万元。虽然与20万元相比少了很多,但范尉还是觉得太高了,因为后续还有康复费用,准备的钱根本不够用。后来,经过范尉的努力争取,手术费降到3万元。

  手术很成功。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时候,王凯雪全身被打满石膏。“既有说不出的高兴,又替王凯雪心疼。”范尉这样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住了几天院,王凯雪进入康复阶段,3个月不能行走。

  问题又来了。王凯雪的家远在800公里之外,怎么回家是个难题。全身石膏,汽车不能坐,范尉想到了救护车,可救护车跑一趟要2000多元。根据王凯雪的病情,一年康复期内,她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这样算下来,光救护车的费用就要1万多元。

  面对困难,范尉只得想其他办法。他突然想到,学校志愿者协会有一间堆放杂物的房间,打扫出来正好可供王凯雪康复使用。

  就这样,王凯雪住下了,不仅不需要掏一分钱,每天范尉还会用自己的饭卡为母女俩打饭。

  范尉帮助王凯雪的故事,让不少人感到“费解”。有人说,这不是一个学生该做的事,对一个与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人,给点钱资助一下就可以了,为何要给自己找这么多麻烦和负担。而范尉却说:“对我来说,花掉的就是1万元钱和一点点时间,但对王凯雪来说,她的未来肯定有不一样的人生。这样做是值得的。”

  幼儿时爱心就在他的心中发芽

  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上衣,长袖因缩水变成了中袖,这就是范尉,一个阳光、帅气的大小伙。“这件外衣是4年前买的,才40块钱。”范尉说,“手机也是同学不用了送给我的。”

  1987年,范尉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大山深处。2006年,他考取湖北中医药高专,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范尉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2007年至今,范尉个人累计捐助奖、助学金8万多元,利用他创办的公益组织“小火柴”筹集善款7万多元,募集衣物5000余件,资助新疆、湖北、湖南各民族100多个贫困孩子。

  其实,范尉的家庭很贫困。一个穷学生,为何要救助一个个遭遇不幸的孩子?又为何能坚持8年,从未中断?

  “我的家里很贫穷,记得小时候有时候吃不饱饭,几乎每天都要吃很多红薯填肚子。家里只有一间土坯房,一家人住里面,后来我和弟弟长大了,父亲就在这个房间的中间墙壁上打上木板,我和弟弟就睡在‘楼’上。”范尉说,“贫困虽然可怕,但并没有压倒我们一家人。”

  虽然家里很穷,但范尉的父亲还是咬牙供两个孩子读书。“我爷爷是个孤儿,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他的身世,并教育我要好好珍惜生活,努力学习知识文化,将来帮助更多的人。”

  范尉受家庭的影响很深。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范尉的妈妈就曾资助过一个孤儿。当时,范尉的父亲靠打零工挣钱给范尉买了一辆自行车,但他的母亲在得知这个孤儿每天要走3小时才能到校后,决定把自行车送给那个孩子。

  妈妈对他说:“你走路只要15分钟,不骑车也可以上学,可是那个孩子要走3小时,太辛苦了,应该帮帮他。”

  当时,范尉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爸妈把家里的自行车给了我同学,我没有自行车骑了,虽然有点舍不得,可我回家只要15分钟,但我的同学回家却要3个小时。我爱伟大的爸爸妈妈。”

  父母善良的爱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成长,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对范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6年,范尉考取湖北中医药高专,成为一名大学生。到了湖北后,范尉独自一人去了荆州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看望那里的孤儿。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呢?原来,是受爷爷和父母的影响。“爷爷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范尉说,“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从未忘却。”

  由于没有多少钱,范尉只是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玩具给孩子们带去,在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天里,范尉感受到了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爱。

  尽管还是一名学生,但范尉从此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帮助更多的孤儿和困难儿童。爱心就这样在范尉的心中发芽。

  打工挣钱只为多帮助几个孤儿

  在湖北上学期间,范尉每天都要去学校食堂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每天可以领到20元助学金,同时可以免费吃一顿午饭。

  到了冬天,他便批发一些绒面坐垫到学校卖给有需要的学生,一个可以赚3元。另外,范尉还收集矿泉水瓶,一个可以卖1角钱。就这样一点点挣钱,加上奖学金和助学金,2007年,范尉手头上已经有1.2万元。“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孤儿了。”范尉说。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凝聚更多的爱心,范尉在湖北中医药高专成立了民间草根“微帮助”社——“小火柴点点爱心社”。

  “‘小火柴’的寓意为:点点微火,共同燃烧,微弱之光可以温暖和点亮更多贫苦孩子的心灵与梦想。”范尉这样解释道。

  2011年,范尉以口腔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新疆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一进校,范尉便开始计划对塔城山区孤儿的救助行动。由于新疆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孩子都分散在不同的边远乡村,计划一直未能实施,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凉,范尉心急如焚。终于,当年12月,在塔城地方民警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教师同学的帮助下,范尉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和资助孩子们的生活费来到塔城。

  就这样,“小火柴”的点点微火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燃烧了起来。范尉把救助对象选在边远贫困地区,这引来了一些人的不理解。

  有人说,在乌鲁木齐有很多孤儿救助机构,还有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中心,要献爱心,直接去这样的地方就可以了,何必跑那么远?

  其实,范尉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城里的孤儿,大多都能得到救助和关爱,而边远地区的孤儿,则极度缺乏救助和关爱。“这些孩子更需要帮助。”范尉说,自己钱不多,所以想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孤儿身上。

  范尉有3个笔记本,上面登记的塔城山区贫困儿童共有96名,其他地区的孩子20多个。

  热依扎是范尉资助的一名哈萨克族孤儿,家住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库吉拜南村,父母在她5岁时不幸双双离世,留下她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哥哥。谁知,两年后,厄运再次降临,热依扎的大哥突然双目失明,家里的生活只能靠二哥辍学打工维持。在一次探望中,范尉问起小姑娘的愿望,小姑娘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喜欢小熊娃娃,我想上大学。”

  范尉一直记着热依扎说的话,回到学校后,不断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半年后又去看望她,还带去了一只小熊玩具。看见热依扎抱着小熊惊喜的样子,范尉感到非常开心和幸福。

  范尉为这些孤儿带去了无数次的感动、惊喜,更为他们带去了生活的希望,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看着孩子们在写给自己以及“小火柴”其他成员的信件,一次次感受着这些贫困孩子们的成长,范尉觉得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8年救助100多个边远贫困孩子

  “最初,以为范尉献爱心不过是做做样子,捞点名声。没想到他一做就停不下来,坚持了8年,而且做得那么好。”范尉的同学于慧敏说。

  范尉的3个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156名贫困孤儿、单亲和特困孩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孩子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生活情况、残疾情况,还有孩子们的小小愿望,等等。

  8年时间,范尉和他的爱心团队走访了湖北、湖南、新疆等多个省份的83个贫困乡村,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详细登记了156名贫困孤儿、单亲和特困孩子的信息,真实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并默默地努力为他们解决最根本的生活、学习、心灵的需要,执着地为孩子们寻找爱心帮助,搭建并维持“一对一”、“多对一”的资助关系。

  最让人感动的是,每半年范尉都要去为他资助的塔城地区的90多个孩子量一次身高和脚长,并详细记录下来。

  “有了这些数据,才能给孩子们挑选到捐赠的合身的衣服和鞋子。”范尉说,“孩子们在一天天长高,如果身高变了,衣服就不合身了,所以必须经常测量。”

  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范尉会认真挑选,往往要花上一两天时间,才能从几千件衣服中挑到合身的衣服。他说:“随意拿几件衣服给孩子,会让孩子感觉你是在应付他们,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把那些孩子们能够穿的衣服挑出来,范尉还要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亲自把衣服送到孩子们手上,再给孩子100元或者200元不等的零花钱。更重要的是,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聊天,陪他们说说话,他觉得这才是孩子更需要的关爱。

  “因为是孤儿,这些孩子内心都很孤独,没有人陪着说心里话,时间久了就不愿与人说话。”范尉说。

  热依扎就是这样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她,范尉想和她说话,热依扎总是把头扭到另一边,不搭理他。于是,范尉耐心地和她交流,送给她礼物,回到乌鲁木齐后,还时常写信关心她。每次去塔城,范尉都要去看她,直到范尉第三次去看热依扎,她才开口说话。慢慢地,范尉发现,热依扎变得爱说爱笑了。

  “看到孩子开心地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其实他们不一定需要多少钱,但需要一个人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范尉说,这是他的爱心行动停不下来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孩子需要他。

  今年6月,范尉将完成学业,离开校园。谈到未来,他说,我要把爱心延续下去,这是责任,也是心灵的指引。“眼下,我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好王凯雪,希望她尽快好起来。”面临研究生毕业,范尉没有丢下王凯雪只顾出去找工作,而是继续悉心照顾她。(记者 蒋夫尔)

  【短评】

  与善同行 用爱担当

  一个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全部用来资助民族边远地区的孤儿和贫困孩子。用善行传递正能量,大学生范尉的行为,让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身上的彰显和传承。

  是什么力量让范尉选择与善同行?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行善呢?爱的源泉来自范尉质朴家风多年潜移默化的熏陶,范尉父母资助孤儿的言传身教,从小就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在范尉心里,成为他自觉自愿帮扶贫困孩子的道德起点。多年的坚持,还源于范尉对金钱、生活、人生价值的深刻领悟和正确理解。“钱只有花给最需要的人,而不是自己,才更有价值”,“这些孩子不需要多少钱,需要一个人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范尉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也就找到了坚持行善、助人为乐的力量源泉。

  金钱用来做什么?人生应该追求什么?范尉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