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福利体系何须杞人忧天?
本网讯 有一种很主流的观点,认为过高的社会福利是压垮政府和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养了不少的懒人”。为了验证,特别列举了经济危机环境下北欧的高福利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地方政府财政遭受重压或是面临破产的例子,然后据此推导出“高福利”是其主因,而不是经济危机---在这里,高福利与危机交集出现,经济危机被虚置,高福利,则成为了抵挡社会福利缺失的挡箭牌。这是一种主次倒置的逻辑置换方法。
中国的社会福利
中国实行的是多轨制、差异化的福利设计,国民个体的社会权重与福利多少成正比,提前安排了体制内外的福利落差和城乡之间的有无之别。以国家干部、行政人员、城市居民和国企工人为基础的“城镇人口”,早已实现了全覆盖,据此,可以算作是一个福利国家。其中体制内人员,还可以归入高福利国家行列。但是,农村群体此前多年不知福利为何物,至今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为此,也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低福利和负福利国家。 从1997年开始,中国建立了部分积累的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我国社保总投入占财政的7.5%,如今,社会保障资金占到GDP的6%,占财政收入近12%。2008年6月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4亿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将近80%,占国民总人数15%~18%。纵向观察,福利体系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社会保障资金比例超过财政收入的30%,差距也在约2.5倍。德国、瑞典等欧洲发达的高福利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了40%,占到GDP的25%~30%。 与此同时,中国社保缴费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行列。有关学者研究显示,目前中国5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香港和台湾)的4.6倍。 那么到底中国有没有能力建立一套最底限度的社会福利体系?公开资料显示, 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6371万亿元,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0.3874万亿元,每年呈20%的增长速度,10年之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6.36倍。从政府财富值上看,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从财政分配上看,近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中,行政开支占到了40%,即约4万亿元。而同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1万亿元,只占总支出的12%左右。不难看出,只要平衡了社会开支的权重,实现了福利人格的平权,现有国家财力可以挖掘的潜力十分巨大,实现最底水平的社会福利是完全可能的。
对“高福利养懒人”和“拖跨政府”的误读
众所周知,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不是“前门的把式”,而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和政府负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真抓实干,步步落实。当前,中国的福利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这时候就有人“高瞻远瞩”地出来大声疾呼,担心高福利会“养赖人”、“会拖跨政府”,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实际上,在未来几十年时间中,补上福利的缺口,还清历史的欠账,实现最低福利目标,还是中国人一个异常艰难的奋斗目标。如果完成得足够好,大不了也只能解决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还根本达不到“养懒人”的级别,超越则无从谈起。所以,注定不会出现欧洲那样发生拖垮国家财政的事情。为此,决不能看到别人穿长裤似乎“有点太热”,就连自己该穿的裤叉也扔掉不要了。有人提出“西方城市破产警示录:福利沉重成最后一根稻草”论,明显是对福利本来就缺失的中国民众的一种误导。 二八倒挂的福利分配现象,是中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最大难题。中国未来的低福利肯定养不起懒汉,同时,也同样养不起富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任何福利制度也不该只养富人,而是要惠及全民。 |
- 上一篇:金仲兵:信息公开也是“一体化”的大事
- 下一篇:述评:官员扫大街为何招致反感?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