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法官邓兴:办案更需和当事人真诚交心
本网讯 人物名片:邓兴,傈僳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人民法院副院长,15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在审判一线,他积极推进双语审判、巡回办案,是该院审判案件最多的法官。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荣誉。2014年,入选全国“谁是最美基层法官”活动候选人。 不一样的怒江 不一样的情感 翻开云南地图,怒江州地处西部边陲,西邻缅甸,北靠西藏,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邓兴法官所在的怒江州福贡县,有着“石月亮之乡”、“傈僳族故乡”的美誉。 “怒江州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占云南省边境线的1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93.55%,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怒江州处于深度贫困,全州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傈僳族是全省4个特困民族之一。路非经过不知难,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法官办案要付出更多的艰辛。”3月24日,怒江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滕鹏楚说。 滕鹏楚介绍,溜索过江一度是怒江法官的必备功课,现在交通状况改善很大,由于大多数自然村依然不同公路,在高山峻岭间攀爬行走还是法官巡回审判中的家常便饭。 一次到福贡法院的调研中,滕鹏楚发现当时担任民庭庭长的邓兴个人审理的案件占他所在法院审结案件总数的36%以上,调撤率达80%以上。从那时起,滕鹏楚开始关注这位叫邓兴的法官。 “通过近几年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我对他的评价是:朴实无华,诚实可信;公道无私,有情有义!” 滕鹏楚说。 巡回审判:情、理、法结合的最好典范 1976年出生的法官邓兴是福贡土生土长的傈僳族法官,长期巡回审判,强烈的紫外线将他晒得黝黑。邓兴告诉我们,前不久有一个案子,经过做工作,原告已经撤诉,第二天中午他想实地回访当事人,看看案件效果。 3月26日中午12点,邓兴带领怒族法官李树美和傈僳族法官欧丽兰驾车沿着碧罗雪山近60度的山坡盘旋而上,前往上帕镇达友村。 “怒江很多地方不通公路,而且很多案件当事人没有电话,同时,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负担,法官们就必须巡回办案。准备好卷宗、带好干粮、背着国徽,走上4、5个小时的山路去办案,如果回来天太晚,就只能在群众家里借宿。”怒江中院立案庭庭长李勇介绍说。 这是一个丈夫死后,再婚嫂嫂和入赘别村小叔子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根据相关规定,由于原被告都不能承包这个土地,案件可以直接驳回起诉,但这样简单判决,矛盾没有根本解决。邓兴积极调解,原告娜附恒同意撤诉,邓兴同时向村调解委建议了一个折衷方案,由符合条件的实际承包人通过被告迪永社交给原告7000元的补偿金。最终,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法官们找到正在山上干活的原告。简单交谈后,原告表示已拿到补偿款,很满意。前往被告家路上,山路上一尺多深的泥浆让越野车无法通过,邓兴决定步行前往。 又是四十多分钟的笔直攀爬,汗水湿透了制服,法官们来到被告迪永社家。在堂屋里,邓兴用傈僳语询问了他对村调解委的处理意见,得到满意的答复后,邓兴谢绝了迪永社一家的热情挽留,开始返程。 案件圆满处理,大家非常高兴,返程路上,李树美告诉我们,自己是怒江泸水县人,会讲傈僳语,但是,福贡和泸水的傈僳语也有很多不同,于是,邓兴在办案过程中就经常教她福贡本地的傈僳语,经过传帮带,现在,她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本地傈僳语了。 同行的欧丽兰则是另一种感受,欧丽兰2008年考入福贡法院。报到第二天就和邓兴到上帕镇明珠村委会处理两件林地纠纷。第一个案子在半山腰的实地查勘,单程就走了3个小时,早上九点去,下午四点才回到村委会。村民家找点开水,一包方便面就是晚饭。等第二件办理完毕返回县城,已经晚上八、九点。 “怒江居民90%以上是少数民族,傈僳语是通行语言。在我们这里,并非单纯靠学历和文凭就能办好案件,除了克服环境的艰苦,还必需要对法律规定的熟悉,对本地民风民俗的充分了解,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熟练掌握,否则,法官无法办案。邓兴就是能将情、理、法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位法官。”在基层法庭工作过8年的福贡县人民法院院长和树宏说。 在怒江,由于民族宗教、贫困落后等原因,一个案件物品很小,却关系重大。怒江中院常务副院长尹相禹介绍,自己曾承办的一个案子,为了十几片瓦的纠纷,却可能引发家族矛盾,几次往返办理,最终圆满解决。 法官办案更需要和当事人真诚交心 1996年,邓兴从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福贡县经贸委工作。1998年,因为最初“看到法官感到很神圣”,他下决心改行考入法院工作,到了法院,却“发现自己却是法律的门外汉”。于是,他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云南大学的法律专科和本科文凭。2007年,邓兴以391分的全州法院司法考试第一的成绩,成为福贡县法院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司法考试A证的干警。 “邓兴看似文弱,却有不惧危险的勇气。”怒江中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李筱槲给我们讲了一件事:2012年11月26日,架科底乡维独村委会茶某某与妮某某的承包土地因界限不清起纠纷。邓兴为更准确了解案情、一次性解决纠纷,开庭后继续组织双方到实地调解。法官们驱车到村委会后,顶着烈日徒步攀爬在70度的山坡上近4个小时后,来到了争议地现场。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被告妮某某的二儿子普某某冲动之下,拔出了藏在身上的匕首刺向原告茶某某。邓兴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抓住普某某持匕首的右手,同时用力将他推到离茶某某五、六米之外,对普某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普某某最后认错道歉,案件得以调解结案。看到此情此景,现场围观的村民纷纷向邓兴翘起了大拇指。 在案件办理中,与当事人的交流也成了邓兴的必备功课,通过交流和公正判决,一位最初不理解的当事人普某某最终感动,坚持在教堂为法官祷告,希望法官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如何将现代司法理念与神秘怒江的民族传统有机结合,邓兴有着自己的体会:“我们一视同仁地为当事人解决困难纠纷,他们就一定能理解法律,信任法官,其实,法官办案除了依法理性审理,更需要和当事人真诚交心。” 让爱在传统与现代、乡情与亲情之间奔走 如果不办理案件,邓兴每周会回到离县城约十公里的老家。邓兴老家在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的小村庄。村庄依山而建,面朝怒江。 邓兴一家,兄妹五个,在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下,全部考上专业学校,成家立业。四弟此兴2007年西北政法大学毕业,考入广西柳州市柳江县法院,成为这个家庭培养的第二位法官。 邓兴家的院子干净整洁,瓜果飘香,鸡鸭成群,但是村里众多的水泥钢筋房子中间,略显“寒酸”:石棉瓦盖的屋顶,一半的院坝是邓兴的父母自己夯实的,因为不专业,凹凸不平。 邓兴的父亲是五六十年代福贡一中的毕业生,算是当地的文化人,两位老人至今依然在田间劳作。邓兴每次回家,和读书时一样,换上劳作衣服,带上农具,下田挖地,上山割草。 父亲对邓兴常说:“做人不能见利忘义,要诚实,要清清白白,如果别人对你不公,将心比心,你会怎么看?”而面对家里亲戚和同村人偶尔托老人帮忙在案子上说情,老人总是一句话:“法院是国家的,不是私人开的,要相信法官们会公正办理的”。 2011年夏天,母亲夜间到田间放水灌溉,不小心摔倒,手腕骨折。怕耽误子女的工作,母亲忍住疼痛不说,等邓兴一年后发现带老人去县医院检查时,骨伤已经自然愈合。 “可以想象,老人忍了多大的痛苦!”邓兴的妹妹你兴讲起这个故事时,兄妹们泪光闪动。这件事给了邓兴很大触动,2013年12月,他和妻子咬牙按揭买了一辆比亚迪汽车,以方便每周回家照顾老人。 怒江的工资不高,邓兴读书和参加司考的学费和培训费是一笔很大开支。2007年,父母将家里的两头肥猪卖了2000元钱支持邓兴参加司考培训。县妇联工作的妻子杨丽珍默默支持着这个“相亲时一眼看上的朴实小伙”。这个清贫的家庭,夫妻恩爱,结婚3年后,邓兴才攒足300元钱,为妻子补买了结婚戒指。 邓兴说:“在新媒体时代,不能让大山遮挡我们的视野”。这在我们与怒江中院政治部主任赵江文的交流中得到印证。在怒江法院与上海浦东法院一个月跟班学习的交流项目中,赵江文注意到:“邓兴每天如饥似渴地向浦东法院的法官学习,这让带他的法官们非常赞赏。” 工作之余,邓兴喜欢上各类法律网站,撰写调研论文,用qq与编辑交流投稿,关注当前的司法改革。刷微信、踢足球、看军事栏目,这位年轻法官有着和大山外同龄人相同的爱好。 “邓兴这样的法官,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大爱之美,美在奉献,美在边疆,美在勇敢,美在坚守,美在贴心!”怒江州发改委副主任张家林感慨地说。 邓兴说,他喜欢春天登山,远望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积雪初融,绿叶新萌;远近村庄,炊烟袅袅;和风过处,怒江静谧安详。 “我喜欢这样的人间!”邓兴扬起眉毛,笑着说。 |
- 上一篇:包津燕:真情润心灵 良知护正义
- 下一篇:毛戎峰:扑在维和后勤保障的"老黄牛"
- 洛阳两名律师被称“残疾人的御用律师” 05-22
- 香港居民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07-29
- 刑侦界“神笔马良”张欣去世,他曾给“白银案”通缉犯画像 10-22
- 程然获“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 10-16
- 李途纯实名举报:当年太子奶案件背后另有隐情 08-27
- 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黄其焕:"一切都是职责所在" 01-28
- 吴林涛:博士法官和他的基层情缘 01-01
- 张军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03-18
- 微笑――美女城管的秘密武器 11-20
- 周强: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进一步转变司法作风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