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电梯事故频发的背后

2014-04-06 12:14来源:新华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4月2日,上海市静安寺地铁站7号线至2号线的换乘通道中,一部电梯发生逆行造成十几个人受伤。为此,电梯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看似是一个小部件问题,背后却是按时维保没有发现的“大隐患”,在频繁使用电梯的都市,每一次电梯事故都会牵动人心。

逆行、困人、冒烟--电梯事故多样

针对此次电梯事故,上海市质监部门回应说,出故障的自动扶梯是由广州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制造的,由上海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安装保养分公司负责日常保养维修。

初步调查发现,直接原因为自动扶梯驱动链条断裂所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该自动扶梯于2013年7月26日完成年检,下次检验日期应为2014年8月20日。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奥的斯电梯至少发生过三次逆行事故,其中2010年底和2011年7月,深圳和北京的地铁站出现过电梯逆行事件,原因是螺栓松脱、断裂和链条脱落。

不仅如此,2011年7月,有报道披露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奥的斯扶梯突冒大量黑烟,商城的多部电梯出现过故障;青岛、西安等地曝出奥的斯电梯困人事故。

奥的斯电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日发表声明称,“上海地铁7号线静安寺站换乘通道扶梯发生故障,造成乘客摔伤。我们对乘客表示最诚挚的慰问。事件发生后,我公司立即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并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地铁现场。目前,我们正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调查事件的原因。”资料显示,奥的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在中国拥有多家合资企业。据2011年的数据,上海市地铁站点使用的自动扶梯1865台,其中奥的斯品牌占734台。

奥的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已成为奥的斯最大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正是‘零事故’。”然而,事故一再发生。

“超负荷”运行--导致事故发生?

上海电梯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螺栓或链条问题说明,该电梯质量及管理存在漏洞,究竟是技术不过关,还是维保人员责任心不够,需要进行调查。“如果找不出问题的原因,整改不到位,安全隐患一直存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

针对电梯“超负荷运行”的解释,业内专家表示,这一解释不太说得通,虽然公共场合的扶梯使用频次高、时间长、人数多,但一个台阶最多容纳两个人,充其量也就是“满载”,而设计必须留有余地,“关键还是维保没有发现隐患。”

据分析,电梯事故原因比较复杂,有设备本身的,也有维保的问题。一些名牌电梯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电梯,但维保服务等往往跟不上,一个环节监控不到,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一份有关上海市电梯维保单位监督检查的通报显示,目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电梯自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老旧电梯增多--安全如何保障?

电梯安全保障,并非一家一户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电梯使用量越来越大。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老旧电梯增多,如果维保跟不上,电梯安全事故难免多发。

2013年的数据显示,仅上海住宅小区在用电梯已达8万台左右,其中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数量为1.43万余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数量为3300余台,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电梯数量为383台。

上海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的电梯安全管理,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职责经常不履行;二是电梯日常维保和维修、更新或改造的资金不落实;三是维保人力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下降。

据介绍,我国电梯维保的主要依据是《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维保单位按照合同,受物业公司的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

上海电梯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如今多数维保单位规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难以培养和挽留高水平技术工人。一些电梯使用单位为了降低费用,采用挂靠的方式招聘社会人员自行保养,导致低价竞争愈演愈烈;由于技术培训不足,维保人员严重流失。

粗略测算,上海电梯保有量已超17万台,而维保人员不足5000人,以每次维保三人一组计算,每组一年要照顾超百台电梯;如果每台电梯每年维保24次,每次维保两小时,每组人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可见维保人员缺口之大。

上海盛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状说,电梯运营中的所有权、使用权、物业管理权、技术管理权和具体使用者,往往是多个主体,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分析,我国地铁等公共设施客流量大,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多设计几部电梯,交替使用。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设置专门人员操作紧急按钮,发现人员摔倒马上紧急制动。

专家建议,要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切实落实好维保责任,理顺维保价格;规范电梯维护保养、使用管理,组织开展电梯维保领域专项整顿行动等。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