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高层动态 >

习近平: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坚决捍卫中国正当合法权益

2014-03-30 12:14来源:京华时报浏览:手机版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本网讯  当地时间昨天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演讲结束后,习近平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在回答中国国防预算和外交政策时,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逻辑

习近平表示,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当然,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习近平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习近平表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和平发展路不是权宜之计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社会战火频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就造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人间惨剧。这段悲惨的历史,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

>>热点答问

◎中国改革

在回答关于中国改革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改革在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敢于啃硬骨头。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还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制度改革。我们已经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正在逐项落实。

◎国防预算

在回答关于中国国防预算的问题时,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国防预算是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防建设正当需要的。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中国也再不能重复鸦片战争以后在列强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外交政策

在回答关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问题时,习近平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是好的。我们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管控分歧,解决争议。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专家解读

习近平德国柏林演讲正面回应中国威胁论

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演讲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演讲中,习近平引经据典,生动举例,从中华文明、现实发展和世界大势等方面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习近平演讲中说,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

前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说,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增强,诸如“零和游戏”、“国强必霸”等冷战思维在一些西方人中颇为流行。习近平主席这篇演讲以正面阐述的方式指出了这些人头脑中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习近平用了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如用歌德小说《浮士德》中的人物“墨菲斯托”来形容被一些西方人误解的中国,就是希望德国听众能够产生共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说,习主席这样的表达很接地气。“演讲没有自说自话,而是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引用家喻户晓的德国名言和事例,直抵人心,易于接受。”

崔洪建说,科尔伯基金会是一个没有党派色彩、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基金会。习主席在这里演讲既是向欧洲宣介中国的历史文明、现实政策,也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宣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对内要和谐,对外要和平,这是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崔洪建说,当今世界已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可以盛行无忌的时代,全球化潮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要求中国顺势而为,所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

“中国强大,会成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国贫弱,反而会成为地区动荡的根源。”崔洪建说,历史已经证明,一旦中国贫弱,就会成为某些强权国家觊觎的目标。

□今日行程

习近平访比利时将受到罕见礼遇

按照日程,3月30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此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27年来对比利时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也是中国和欧盟建交40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欧盟总部。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恩代尔表示,2014年是一个吉祥幸福之年。作为东道主,菲利普国王将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给予罕见礼遇,双边活动将全程陪同,彰显其友好盛情。

比利时是一个“小而精”和“小而强”的国家,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1000美元,人均进出口贸易额更居世界前列。它东邻德国,南接法国,西与英国隔海相望,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所在地,因而被称作“欧洲的首都”或“欧洲的心脏”,拥有独特的区位、人缘和信息优势。

比利时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比利时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比贸易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全年达254亿美元,创造了历史第三好成绩。中国是比利时在亚洲的最大投资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比利时在华企业利润年增幅在2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比利时非金融类投资存量接近7亿美元,为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第一个海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也落户比利时新鲁汶。

比利时具有比较开放的精神,在西方国家中创造了数个第一。比利时是最早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西方国家,是最早向中国输出先进技术、同中国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的西方国家之一。

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一对大熊猫“星徽”和“好好”前不久来到比利时,受到比利时全国人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喜爱。它们将在这里生活15年。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演讲摘录

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偏见往往最难消除。

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心胸有多宽,合作舞台就有多广。未来5年至10年对中德来说都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两国合作将呈现更多契合点,不断获得新动力。我相信,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实现亚欧两大经济增长极强强联手,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