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公务员涨薪必挨骂
本网讯 凡提公务员涨薪,必会挨骂,已经成为一个舆论规律。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也没逃过这个规律,其“建议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的提案成了网友炮轰的靶子。媒体的标题将这个事件描述得很悲壮,叫“委员建议公务员涨薪挨万人骂”。其实何委员有严格的界定,是建议“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可愤怒的网友才不管这些,只盯着那个刺激自己的字眼,而不顾语境和约束。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只有两种人,公务员和务工人员。多数人都是以“务工人员”的心态来看待公务员群体的,这种对抗下,可想而知会是何种愤怒的情绪。落后就要挨打,“先进”就要挨骂,因为公务员被与特权阶层、强势群体、高收入阶层之类的符号划上了等号,自然成为被“务工人员”们仇视的对象——人们想像中公务员都是“工资基本不用”的主儿,怎么还好意思涨工资呢? 应该理性地看待“公务员涨薪”这个话题,而不要陷入“逢公务员必反”的“中国式乱骂”。其一,有必要弄明白公务员真实的收入状况,而不是靠想像和偏见,不要打断公务员的抱怨,而耐心地听他们讲完,毕竟这个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公务员群体在舆论上其实是一个弱者,是一个沉默的群体,很少真正听到来自他们的声音。另一方面,不要笼统地把公务员当成一个全称判断使用,这个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分化,基层和上层、上海和青海、地震局和发改委的公务员之间的差别,比“公务员”和“务工人员”之间的差别大得多。别说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甚至同一个办公室的区别都很大,三个闲成猪,两个累成狗,收入也因级别有不小差别,不能不加区分地乱骂一通。 不过,有时也难怪公众对这个话题那么容易上火,虽然很多公务员收入很低,加薪有着合理正当的理由,但他们并不是“仇官民意”的受害者,而是旧体制的受害者,这种体制使公务员加薪缺乏充分必要的理据。 首先是缺乏财产公开制度。一些公务员总抱怨自己工资低,但你总得拿证据来证明吧?也就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收入和财产来自证“低收入”,而不是一边捂着财产不公开却一边抱怨收入太低,缺乏说服力。公开了收入情况,确实很低的话,甚至不说加薪,老百姓会主动要求给公务员加薪。当然,公开之下会有区别,低的穷的,要加薪,而高的肥的,必须减薪。 然后要破除公务员的制度性福利,与公众站在一个平等比较的基准线上。老百姓确实知道一些公务员收入不高,但公务员享受着不少特别福利,比如让公众深恶痛绝的养老金双轨制,公务员不用缴保险就可以拿比缴保险的企业人员高很多的养老金,还有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福利。从严治官下,公务员虽然“越来越难当”,但之所以离职的人很少,就是舍不得这些制度性福利。去除各种双轨制,跟老百姓一起靠工资过日子,“比较工资”才有正当性。 考评体系也有必要改革,要让发工资的纳税人体验到来自公务员的尊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百姓是衣食父母,当官的要当好孝子。其实,我倒觉得,现在“啃老”的这么多,老百姓不需要“衣食父母”这种精神按摩,不需要这种关系的不平等,官员不能把老百姓当孙子,也不必把自己当儿子。但一定要在制度上体现对纳税人的尊重。曾有人建议,以后公民纳税的时候采用支付宝,等政府做出政绩或者兑现承诺了,我们就确认支付,不然全额退款。那时,政府官员就会追着纳税人的屁股喊:亲,给个好评亲!亲,选我呗,包为人民服务噢,亲!亲,政绩在这里,请查收,亲。否则的话,官员觉得有权就有钱,干嘛要为人民服务呢? 给公务员涨工资可以,但一定要改革对公务员的考评体系,让纳税人去给公务员打分,让纳税人觉得这钱付得值。(曹林) |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