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公车拍卖须防二次腐败
原标题:公车拍卖须防二次腐败 顾昀 本网讯 既然是公车拍卖,就要有公开、有评估、有拍卖、有监督,遵循公开拍卖的严格程序,否则就是“耍流氓”。 今年初以来,是一些地方公车拍卖的集中处置期。新华社调查却发现:有的地方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地方虽然走了拍卖程序,但不对社会公开…… 这一轮公车拍卖潮,乃中央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遏制“车轮上的铺张”的成果显现。相关条例令行禁止,属于硬杠杠,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非空喊口号,既有监督也有问责。但为何有些地方和部门的公车拍卖却呈现乱象,被指糊弄民众? 这表明,公车改革牵连着巨大利益,足以令一些地方和部门难舍难弃。别的不说,像五粮液集团能够一举拍出这么多公车,印证以往公车浪费问题有多么严重,对享有公车者又是多么具有诱惑力。一旦让其割舍既得利益,免不了有人撒娇、闹别扭,而相关部门为安抚这些人,难免就会采取绕道而行、变相拍卖等方式,以应付上级监督,满足一己之私。就此而论,这次公车改革显然刺痛了某些人的心,剥夺了某些人的利益,这是好事。 在公车拍卖过程中出现诸多乱象,这又表明,解决公车浪费、车轮腐败问题,还必须铁腕治理、一抓到底。中央明令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是抓总;各地出台具体措施落实,这是细化。也就是说,在具体落实中央相关条例上,地方还有必要出台细则、强化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公车改革不走样,杜绝出现“二次腐败”等现象。名为淘汰,实为内部处理,这是内部勾结,不是拍卖;表面拍卖,实际不公开,这是暗箱操作,不是改革。既然是公车拍卖,就要有公开、有评估、有拍卖、有监督,遵循公开拍卖的严格程序,否则就是“耍流氓”。 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必须把公车拍卖的整个过程都晒出来,让公众看得见,接受公众监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也没想象的那么难。事实上,对于车辆拍卖,市场已有一套成熟机制。例如车辆评估,什么品牌什么年份的车辆值多少钱,市场最清楚。倘若能够援引市场的力量,对公车进行评估和拍卖,试图暗箱操作的部门和单位,其实没那么容易浑水摸鱼。 公车姓“公”,拍卖必须公开。在这基础上,只要能够明确细则,加强监督和问责,无论是“应付式改革”还是试图搞“二次腐败”,都难以避免“走光”的下场。 |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