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手段破“九龙治水”
本网讯 北京2月27日(记者 赵超)社会救助工作关系百姓冷暖,关乎公平正义。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已基本完备,由于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缺乏、力量分散不均等原因,社会救助工作常常处于“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社会救助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张民生保障网的编织进程。国务院日前出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救助,以法律手段规范社会救助,无疑有望补齐这一制度长期存在的短板。 办法的出台,明确了部门职责。过去,救助中一方面存在重复救助、多头救助;一方面存在救助空白,一些急需救助的对象得不到应有的帮助。依照这一办法,国务院民政部门将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各个专项救助的责任部门得到落实,有利于各司其职、各归其位,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能消除长期存在的救助盲点。 办法的出台,强化了监督管理。长期以来,社会救助领域问题不断、乱象丛生,有的不符合救助标准的人通过人情、关系拿到低保,住进保障房;有的地方救助资金和物资被挪用、占用,甚至被工作人员据为己有。对此,办法提出一系列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这将有助于从法律层面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救助的操作。 社会救助点多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出台办法,只是社会救助法制化迈出的第一步。各相关部门应从保障民生的大局出发,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和部门壁垒,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办法真正落到实处,让百姓受益,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救助承担起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光荣使命。 |
- 上一篇:中国青年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多重意义
- 下一篇:坚决扼住伸向医护人员的暴力之手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