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微信就是稍微信一点
本网讯 据说全国有2亿多人开通微信了。我估计,今年开通微信的人数可能翻番。
微信是一个新的传播工具,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大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开通自己的微信,也都可以随时拒绝他人传播的微信。收发的自主权掌握在个人的手中,这与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经过所谓专业人士加工制作后发布信息的形式,有了根本性的不同。 一般地说,传统媒体要发布的信息,都需要经过调查核实、领导事先审查等环节。微信上的各种信息,大多没有经过调查核实,更没有领导事先审查,发不发由你个人负责,信不信也由你个人负责。 不管微信使用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如何,一个全民微信时代的到来,要求每一个微信使用者都必须逐步学会这样的能力。本来,一个人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应当在学校里完成,走向社会就是完善和提高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实在欠缺,教师照本宣科,老和尚念经,考试也主要是把那些死记硬背功夫超强的人挑选出来,脑筋灵活而背书功夫差的人则被高等教育淘汰了,连大学的门可能都进不去。一个落后的考试制度,可以毁掉多少人才,可以让教育失败。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考试仍然没有走出死记硬背的泥潭。 凡是学校教育没有完成的功课,人们从学校出来,到了社会大学都需要自修自学自习。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人,到了社会就要补课,不补课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不要说什么创新、什么创造、什么创业。天天打开手机,面对海量信息的微信,一些人不知所措,恐慌极了,不知真假,不知是否完全相信还是彻底否定。 其实,在我眼中看到的微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不信。我的观点是,微信就是你可以稍微相信一点。每一条微信有多少可信之处呢?那要根据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我进行分析判断。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的道理,尽信微信还不如没有微信。 微信的真实性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成为一个刺激、培养人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大课堂。过去,在学校读书、考试,最终都会获得教科书和老师给出的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而微信上的所有信息,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的正确标准答案。经常有朋友通过微信问我,某某信息是否可信?有些我可以回答其可信度,有些我也是刚刚知道,无法做出回答。但我要感谢所有的微信信息提供者,不仅仅是职业习惯使然,也确实是通过微信让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一面。如同一个森林,什么鸟儿都有,唱出各自的歌声。假如森林里面只有一种鸟声,这将是多么单调,多么无趣。 “知道了”不一定就要相信。微信让人们对很多过去不知道的事情“知道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蒙在鼓里活一辈子强得多。这一点,我不是微信,而是坚信。J012 |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