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庙会见闻和思考:让春节庙会延续年味
本网讯 央广网北京2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天是大年初七,全国各地的庙会即将收官。春节期间,庙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庙会依然是北京人马年春节的热门去处。“品年俗、看演出,吃小吃”,很多外地游客也玩得兴致勃勃。 北京居民:过年不来这就觉得少点什么,我老北京了,在这都呆了20多年了,人少还冷清呢,我觉得他应该从小年开始开,一直开到正月十五。 外地游客:特色的,我今天早上过来看有民族的演出,文化这块,我觉得挺好。 外地游客:我们很近离这,200多公里,就专门过来逛庙会的。 龙潭湖公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刘春生介绍,龙潭庙会今年主题突出文化、体育、公益和环保,六个舞台全方位展示非遗、杂技、体育、竞技等内容。地坛庙会突出传统民俗,公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周海峰介绍,他们每年都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客设计新内容。 逛北京的庙会,让人最纠结的是,小吃美味可口,但价格越来越贵。 游客:我唯一感觉变化大的就是物价,这个事感觉变化最大的,吃的东西好家伙成倍的往上翻啊。原先都是三五块钱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二三十块钱了。 龙潭庙会老标王烤肉摊主马喜军告诉记者,今年他拍下4个摊位,最贵的一个摊位费高达16万,烤肉每串20元。 刘春生告诉记者,庙会门票10块钱,摊位费平均3万元左右,这两项是庙会主要的收入来源,合计约1千万元左右,都用到庙会的各种演出、设施建设、安保等方面,整体收支基本持平。公园也想了一些办法限制小吃价格过高,比如限价竞标,高点摇号,把摊位费限制在合理的范围。 而在一些地方,庙会乱象让人耽忧。 在山东某乡镇庙会上,一家名为大上海歌舞艺术团的演出大棚周围挤了不少人,舞台中央几个衣着暴露的女子,在刺耳的音乐中疯狂扭动,还不时做出一些挑逗性的动作。一位看过表演的村民告诉记者,晚上表演更大胆,简直不堪入目。 村民:三个舞台,十点到十二点演脱衣舞。 在河南商丘,“华商文化广场”、花戏楼前、“火文化广场”都有大型的庙会,而庙会附近的小卖部、小摊点,出售的多是明显的假冒伪劣商品。 游客:有的假的很,有的假的看不太出来,不过在这里基本上买不着真的。 在庙会大门口,有很多算命的招牌在道路两侧摆放,不少人坐在这些所谓的“大仙”面前听得津津有味。一位带着孩子逛庙会的黄女士表示出了担忧。 黄女士:你说,这门口那么多算命的,这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吗?俺儿还问,这算的准不,我都跟俺儿子没办法说,学校还天天给他说相信科学,这咋信? 点评:让春节庙会延续年味。 庙会已成国人过年的一个重要寄托和去处。如今的庙会,现代气息越来越浓,但其中的“感恩、祈福”的内涵不应该变,展示文化和民俗的传统也不能变。老百姓逛庙会,不仅是为了购物、品小吃,更多的是想在庙会中感受传统的民俗文化,重温那已有些许陌生的传统技艺,并在其中体会节日的热闹和喜庆。庙会的形成固然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但从古至今,庙会更多的是一个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主办部门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公益,不能只盯“经济”丢了“文化”。纯粹的商业行为只能使庙会变成商业一条街,年味趋淡;或是乱象丛生,年味跑偏。而庙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这种文化创新应结合节日休闲怡情的特点,把准当代人多样化、新奇性、高品质文化需求的脉,带来人们爱看爱玩、享受欢乐的健康文化产品和形式,找回和维系人们感慨越来越淡的年味。(记者白宇 冯悦) |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