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本网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找熟人才能办成事”“看脸色托关系不好受”……在各地最近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的“吐槽”,引起广泛共鸣。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日前则表示,要为群众办好每一个户口、每一个身份证,让老百姓不用找人就可办成事。群众的忧心、政府部门的决心,从两个侧面反映出风气转变的大背景下,破解“办事难”在大家心中的分量。
有个词大家常用,叫“中国式……”,现在小马飞刀就和大家聊聊“中国式求人”。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觉得做点事情特别难,明明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事情,却往往搞得很复杂、很难办,让人焦头烂额。各位,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已没有求过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评个职称要求人……于是我们看到,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蔚为大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不久前网上有一项“你对求人办事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曾求人办过事,有七成人认为“没熟人办不成事”。“求人好办事”的风气大行其道,说明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的缺失,人情关系、求人文化的僭越。 转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亦叫“熟悉的社会”。这一原创性概念,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来的。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和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一样的概念“陌生人社会”。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在陌生人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通过法律、规则、制度以及信用体系得到保护,这种保护的基础是一个个契约,而不是亲情、友情等关系。在这种社会中,无论是否相熟,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一整套契约。 但是,遗憾的是这一整套契约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式求人”盛行,除了资源有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部门、人员把权力当成了谋私利、送人情的工具,一事当前不是想着按规矩办、按法律办,而是谁跟我关系好、谁给我的钱多、谁的利用价值更大。 有一个词叫公地悲剧,一般指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在没有相应制度约束下,其短期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小马飞刀以为,破除“中国式求人”急需彰显法律和规则的尊严,需要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就需要管住权力,如此,我们才不会陷入求人的“公地悲剧”。(小马飞刀) |
- 上一篇:铁路部门要严惩“内鬼”狠斗“黄牛”
- 下一篇:评论:网上盗用身份证号无异于伪造身份证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