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感觉”到 “放不下”
本网讯 原标题:从“没感觉”到 “放不下”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水口法庭庭长卜健的成长故事 基层原生态: 法官该管什么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广东惠州时留下的千古名句。惠城区是惠州市的中心区,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与香港共饮东江水。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孕育出廖仲恺、邓演达等革命俊杰,有“岭南名都”的美誉。 2014年1月2日,惠水公路北侧的惠城区人民法院水口法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格外暖和,法庭的院子里,冬日的阳光洒在大榕树绿油油的叶子上,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突然,从楼上传来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我不走,我就是不走,今天我住在法庭了,要不你们把我送到监狱去好了!”“我不管什么政府呀,法院呀,你们不受理就是把我的事情当皮球踢!”二楼庭长办公室,中年农妇钟志友,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坐在椅子上号啕大哭。一名斯文靓仔一边给她端茶,一边好言相劝:“阿姐,相信我好了,你这个纠纷不是法庭该管辖的案件,但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镇政府,你先回家吧,明天10点钟,我俩一起坐车去!”见法官给指了条路,农妇钟志友感觉事情有谱了,抹着眼泪勉强离开。 这名靓仔法官就是惠州市惠城区法院水口法庭庭长——卜健,让钟志友号啕的是一起叔嫂之间的所谓“土地使用权”纠纷。几年前,她居住的横沥镇黄沙洞村发现了温泉,外商投资建起一座星级温泉酒店,周围的土地一下子变得金贵起来。然而,这突然到来的“聚宝盆”却让亲兄弟反目成仇。小叔子把本该属于她家的地给占了,钟志友去政府讨说法却被告知该到法庭打官司。因争议的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法院依法裁定驳回起诉。一听说法院也不管,她忍不住情绪爆发,耗在法庭一天不走,还几次三番要跳楼! 1月3日,卜健如约和钟志友及被告一同来到横沥镇政府。信访办、维稳办、土地管理所逐个拜访,又一番讲法、讲理、讲情。最后,卜健和镇信访办主任共同敲定了解决方案,先是由两兄弟各退一步,自己具体协商。如若不成,再请村里一名双方都信服的“威望老人”和法官、信访办主任三方出面调解。一上午的工作,钟志友很是满意,也认识到自己无理取闹影响了法庭工作。“对不起,为了我,法官管了不该管的事儿!”她红着脸向卜健道歉。 卜健是惠城区法院的办案状元,每年办案都在400到500件之间。对这个并不清闲的基层法官来说,“管”这些“不该管的事儿”,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他已经习以为常地把这当成责任。 惠城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原任水口法庭庭长的叶伟健告诉我们,水口法庭是惠城区法院最大的基层法庭。在2012年前管辖四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紧邻广惠、惠河、广汕、三条高速公路,属于城乡结合部。这里既有本地土著,也有大量湖南、贵州等地来经商的新移民,人口结构复杂,近年来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本地人,矛盾纠纷类型多,工作难度大。在案件最多的2012年,数量已经超过1400件。 出身“法官世家”: 他却对法律没“感觉” 经过在基层法院7年的摸爬滚打,卜健面对再难缠的当事人,也能在“法、理、情”中游刃有余,分内分外的纠纷化解起来都驾轻就熟。谁能想到,最初他竟对法律“没感觉”。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1979年,卜健出生在著名鱼米之乡——湖北省洪湖市,父亲曾是洪湖市法院刑庭的法官,哥哥也在法院工作,母亲是当地居委会的治安主任。 子承父业,在中国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学法律,当法官,却并非是卜健最初的理想!由于少年时对理科兴趣浓厚,他高考第一志愿是中国地质大学,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被调剂录取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到接到录取通知书,他还不相信自己已经和“科学梦”擦肩而过了。虽然父母都是解决纠纷的“业内人士”,但结缘法律纯属“无心插柳”的卜健却似乎没有“门里出身”的亲近感。大学四年,他把学习当任务,背了不少法条,可对法律还是“没感觉”。 2000年大学毕业后的卜建经历了一段迷惘的日子。考研、考公务员,应聘,做过保险推销员、代课教师,生存的压力一轮接着一轮,让他透不过气来。2003年招考进入惠城区法院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折。 作为新招录的书记员被安排在立案窗口“锻炼”,卜健的任务是咨询和立案。每天上班走入高悬国徽的法院大门,胸前佩戴着法徽接待当事人,他渐渐有了一种职业自豪感,晚上再回到租住的6平方米的小屋备战司法考试,也是动力十足。读书、背法条,他渐渐体会到法律是一门科学,充满着法理的逻辑之美和哲学的思辨理性。自己和法律似乎已经不再是你在此,我在彼的疏离。第一次,他开始用心触摸法律,审视自己的职业。 2007年,叶伟健看中了这个虽质朴但很精干的小伙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卜健抱着“当法官要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态度,成为水口法庭有史以来第一名大学生法官,开始了和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日子。 初下法庭: 三个难忘的“第一次” 令卜健没想到的是,初到水口法庭,迎接自己的,竟然是一连串的挫折! 第一次案件被改判。那是一件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卜健记得格外清楚,改判原因是赔偿数额计算错了一点。他接到中院改判文书的那天,气得一拳打在办公桌上,关了自己一下午禁闭,发誓今后一定不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第一次挨当事人打。“谁是卜健?”“你为啥判我离婚?”“我跟你拼了!”一名中年男子闯入办公室,挥着拳头冲向他,如果不是身边同事及时拉住,那拳头早已经砸下来了。那是一起离婚案件,判决后男方不服气,几次扬言要报复法官。 更让卜健难以接受的是,竟然有的当事人指名道姓地对法庭负责立案的说,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案件分给他这个“年轻仔”,一定分给老一点的法官,理由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科班生一只脚刚踏进泥土,之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就被现实击得粉碎。“问题在哪里?”卜健格外留意法庭老法官的一言一行,用心学习。他发现庭长叶伟健办案很有一套,当事人来时吵得再凶,走时都心服口服。 一次,卜健承办了一起简单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个大学生骑电动车撞伤了民警,民警要求赔偿医疗费。双方都同意调解,但是最后民警要求赔偿2万元,学生因为没有收入觉得2万元太多了,坚持只能拿出1.5万元,两人僵持了很久。这时,叶伟健走过来问那学生:“怎么了小靓仔?就差5000?别为难了,要不我借给你5000元把官司了结,等什么时候有钱,你再慢慢还!”这一句话,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包括卜健,学生感动地几乎落泪,民警也表示看在法官的面上可以再减少一点,形势柳暗花明,调解成功了。 一瞬间,卜健有了办案以来的第一次顿悟。基层的案件,法律关系比较简单,难在能不能抓住问题核心“搞掂”矛盾,难在真正被群众理解和认同。自己熟读法条却只会“见招拆招”机械办案,扎根法庭13年的叶伟健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却赢得了当事人信任,达到了“大智若愚”、“无招胜有招”的作用。看来办案要用法,更要用心! 人一下子“开了窍”,工作就变成了“加速度”。白天调解、开庭、接待当事人,晚上加班写判决,常常干到深夜一两点钟,累了就睡在办公室,法庭成了卜健呆着最踏实的地方。 法者仁心: 我只想让他有个“家” 一年以后,卜健成为水口法庭办案最多的骨干,被惠城区法院评为办案能手,曾经让他头疼懊恼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很快成为他最擅长的案件类型。不过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学以致用——帮群众解决了纠纷!把“纸面上的法”转化为了“现实中的法”。 2009年,水口法庭案件数量激增,把4个法官忙得团团转。这也是卜健最忙的一年,他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特地选了一个周末摆酒,然后又投入到“白+黑”、“5+2”的全天候办案中了。 这一年,留给卜健印象最深的案件是一起土地侵权纠纷。张汉修和张立金都是横沥镇蔗埔村人,还是同宗本家。原籍该村的张汉修早年偷渡到香港,为了叶落归根,他在村里置办了一块土地,并取得了国土使用证。张立金是复转军人,患有严重的肺病,妻子也没有劳动能力,家里两个孩子,是村里的低保户。张立金的家在村里最为“显眼”,两间20多年前的砖木结构破房四处漏风,广东雨季长,每逢下雨在屋里也要打着伞才能找到落脚的地方。蔗埔村位于东江流域地势最为低洼的一段,常有洪水泛滥,村子年年遭水淹,这时张家就成了“屋漏又逢连阴雨”,里里外外“水漫金山”,苦不堪言。 2007年,在村委会的关心救助下,民政局特批了扶贫款,张立金借了些钱,加上多年积蓄,终于盖起了一座砖混结构的新房子。虽然房子的水泥外墙比起村里许多人家的瓷砖墙面还是显得有些寒碜,但是三个房间宽敞明亮,毕竟有了遮风挡雨的新家,总算是安居梦圆,一家人欢欢喜喜。没多久,张汉修委托人来到张立金家叫板:“你把房子盖在了我的地头上,要么拆掉房子,要么马上搬走,不行就法庭上见!”这个炸雷般的消息让张立金家由喜转悲。 “法官,我只想有个家呀!”佝偻着背,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破旧军装的张立金说,卜健向他释明法律后,这个瘦弱的中年男人潸然泪下。无须开庭,张立金侵权是明摆的事实,这是个法律问题,却又不是一个适用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 卜健到村里进行7次调解,案件陷入僵局。张立金同意停止侵权,迁出房屋,但要求补偿6万元再建座新房子;张汉修觉得自己很冤枉,明明土地被人侵占还要赔钱,好说歹说只同意给3万元。 卜健甚至带着张立金找到民政局,希望再次申请扶贫款。得到的答复却是此事已经拨付1万元,再给一次就违反国家政策了。 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张立金有个家?卜健做出了一个至今有赞有弹的大胆举动,他先是自掏腰包捐出2000元,又找到几家乐于慈善的企业和个人,为张立金募集到3万元捐款。 案结事了,张立金有了新家,对法官满心的感激。卜健在蔗埔村从此有口皆碑。但事情传出后,法官同行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在办案吗?法官都这么包打天下,模糊了审判的职能,法律的价值何在?司法的意义何在? 对此,当初对法律“没感觉”的卜健却并没有太多的困惑,他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基层法官,看见张立金的泪眼,自己就再也“放不下”了! 就这么忙着,他当上了副庭长,成了全市法院系统唯一两次当选惠州市“十佳法官”的人,2011年他荣立个人二等功,还当选为惠城区第七次党代会的党代表,2013年年底他接过老庭长叶伟健的重任,被任命为水口法庭庭长。 今年1月3日,卜健陪着“大闹法庭”的钟志友到横沥镇信访办协调工作。“原来你就是卜健呀!”信访办主任听说他就是那个帮张立金建起新房子的法官,立刻兴奋地一拍大腿说,“你们法庭当年可帮我们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天的事儿全包在我身上了。” “5年了,咋还有人记着这事情呢?”这一刻,35岁的法官卜健感到自己很幸福。 |
- 程然获“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 10-16
- 2018年度中国正义人物|黄其焕:"一切都是职责所在" 01-28
- 香港居民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07-29
- 张军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03-18
- 吴林涛:博士法官和他的基层情缘 01-01
- 微笑――美女城管的秘密武器 11-20
- 李途纯实名举报:当年太子奶案件背后另有隐情 08-27
- 洛阳两名律师被称“残疾人的御用律师” 05-22
- 周强: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进一步转变司法作风 06-13
- 刑侦界“神笔马良”张欣去世,他曾给“白银案”通缉犯画像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