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图片新闻 >

青岛“钉子户”11年拆迁未成 或长期保留(图)

2014-01-14 18:44来源:北京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青岛“钉子户”11年拆迁未成 或长期保留

本网讯  导读:青岛城里或将出现一处“奇葩”景观。在城阳区新建的现代化住宅新区山水嘉园的高楼和别墅群中,一个居住过三代农民的农家院,也许将被长期保留。

城阳区罗圈涧旧村改造11年,打造出一个时尚的山水嘉园住宅新区。同时,也让村里的农民李克伟,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瞩目的“钉子户”。

李克伟一家三代都是罗圈涧村的村民。房产是他爷爷留下来的,拆迁前一直由他父母和他一家四口居住。李家一直未与村里达成拆迁协议。2013年3月份至年底,他的农家院房子周围被挖,成了“孤岛”。一个青岛“钉子户”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

2013年12月31日,当地政府部门回应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因与李家达不成协议,开发商已申请更改规划,李家房产可原址保留。李克伟则表示,他先要对“逼迁”讨个说法。

孤岛

李克伟说,他们现在已经没法回到山水嘉园里自己的农家院居住,那里的水电路都已被挖断,人也上不去了,房子里还有家具没搬出来。

提起自家院被挖成“孤岛”的事情,43岁的李克伟就会不管不顾地说起来没完,声音越来越大,脸色发红,一边说,一边还会掏出一部黑色手机,把里面存放的图片和视频找出来,播放给记者看“证据”。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李克伟67岁的母亲,尽管很难插上话,可还是不时为儿子做些补充,说着说着,便气急躺倒在沙发上。

李克伟一家四口,现在和母亲一道住在一套70平方米大小的两居室楼房里。他们居住的小区与山水嘉园仅一路之隔。李克伟说,他们现在已经没法回到山水嘉园里自己的农家院居住,那里的水电路都已被挖断,人也上不去了,房子里还有家具没搬出来。

2013年12月27日,李克伟下决心再去看看自家被挖成“孤岛”的院子。他带着北青报记者从小区西边还在施工的土路绕过去,就可以看到自家那处坐北朝南的农家院,四周已挖成约十几米深的大坑。农家院位于坑中一处十几米高的土丘上,北屋后墙上四扇窗户的玻璃都没有了。一辆黄色的挖掘机还在施工,几辆载重卡车正在装运挖出的泥土。

农家院位于山水嘉园第三期和第四期的高楼之间,原来房产登记为夏庄镇罗圈涧村115号。

逼迁

他和家人曾先后六次报警。每次报警后当地警方都出面劝阻了冲突,但未能阻止施工。

李克伟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逼迁”。

李克伟告诉记者,他们家院子周围被挖成现在的样子,是从2013年3月6日开始的,8月份之后又开始挖院子的地基,最后挖通是12月份,水电路都断了,他和家人坚持住到9月才离开。

在此过程中,2013年3月29日、3月30日、4月3日、8月6日、8月7日和8月8日,他和家人曾先后六次报警。

在李克伟写给有关领导的一份材料中提到,前两次报警是因为有人对他和家人“恐吓辱骂推搡”,还开铲车用土掩埋了他母亲种的地;中间两次报警是因为有人开始挖他家的宅基地和房子的地基。他母亲出面制止又遭到“谩骂侮辱恐吓”;最后两次报警因为有人在挖他家房子地基时,与其母亲发生冲突,李克伟本人的衣服也被撕烂。

李克伟说,母亲在房子附近种的菜和房子周围的树都被挖掉了,房子后窗也被砸了。他母亲因阻止挖掘遭辱骂、多次昏倒。李克伟表示,这些过程他都拍有录像和照片。

李克伟说:“这不是逼迁嘛。”刚开始挖的时候,他就出面向施工人员说明,在他们家还没达成拆迁协议前,这样做是违法的。但人家不管,继续施工。他第一次报案后施工停了几天。过了几天,又来了。

李克伟在材料中说,每次报警后当地警方都出面劝阻了冲突,但未能阻止施工。

拆迁

开发商找到李克伟商量解决拆迁的事情,并说可以给他家三套房。但开发商告诉李克伟说,三套房中两套是村里给。最终双方还是没能达成协议。

李克伟一家三代农民,居住在青岛城阳区罗圈涧村。十年前的2003年,他们才知道村子早在一年前就有意向要拆迁改造了。

李克伟给北青报记者出示了一份当年村民委员会公布的“罗圈涧旧村拆迁改造安置方案”,方案公布的日期是2003年5月15日。方案中提到,罗圈涧旧村改造项目,由华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经营,于2002年5月正式签订合同改造。按照青岛城阳区房屋拆迁管理若干规定执行,依据青岛市(1997)207号文件房屋拆迁评估标准评估。方案第5条中规定,各户与村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另外,安置方案中还包括拆迁户房屋的分配方案。

李克伟父亲李德信当年对罗圈涧村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的拆迁提出过质疑,李家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不同意这个拆迁方案。李克伟说,按这个方案,他们家只能分到一套70平方米左右两室一厅的房子。

李克伟介绍,在2006年,拆迁方案改了,李家和很多村民可以分到两套房子,大家也就同意了。

这期间,房子不够分了。李克伟家被要求搬出去找房子过渡,由于当时施工尚未开始,因此李克伟的父亲就坚持没有搬走。

李克伟的母亲在村里也有一处房产,到2009年时才拿到一套70平方米左右、两居室的房子。这时,李克伟父亲提出,把他家的房子也解决了吧,得到的回答是:“你等着吧,老李,一定让你满意”

青岛“钉子户”11年拆迁未成 或长期保留

直到2012年,李克伟的父亲去世,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这年年底,开发商找到李克伟商量解决拆迁的事情,并说可以给他家三套房。但开发商告诉李克伟说,三套房中两套是村里给。最终双方还是没能达成协议,此后,就发生了李家房子被挖成“孤岛”的事情。

担忧

旧村改造过程中,李克伟说他都是自己找活干,曾给一位个体老板干活。2007年时,有人对他说,你先别干活了,回家先把协议签了吧。他的这份工作就没了。

在没有签订拆迁协议之前,自家在山水嘉园里的农家院被挖成“孤岛”,李克伟说这是“逼迁”,把他逼成了“钉子户”。这事在网上流传,他认为这给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据李克伟说,罗圈涧村土地已转成国有土地,可他户口本上登记的还是农民。他不停地念叨,作为农民,他已失去土地,但却没有养老保险,这让他很担心。他母亲过去还能在房前屋后种地种菜,现在也种不成了,每月收入只有192元的补贴。

父亲李德信一直患有“肺气肿”,在拆迁协议交涉中,因为多次感受到别人的“不诚信”,常常生气。2009年李克伟母亲的房子分下来时,去交补差款。本来是说好的,交的时候却被要求多交了一万元。2012年初,李德信不治病逝。

村子里拆迁分房的事情,也让李克伟感到不公。他说,村里分房有五六个方案。分房方案也没有公示过。分到房的人有的不是村里的,还有的人没房也分了房,而村里还有人没分上房。

李克伟一家四口,两个孩子上学。他说,孩子们懂事,花销不大,一年一万元左右。妻子打工,每年收入三万元左右。旧村改造过程中,李克伟说他都是自己找活干,曾给一位个体老板干活。2007年时,有人对他说,你先别干活了,回家先把协议签了吧。他的这份工作就没了。他几年找不到活干,无奈开了一段时间的“黑车”。2011年时,他找到青岛温馨巴士公交司机的工作,签了两年合同。2013年底又续签了两年,每月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

回应

夏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称,开发商在施工之前曾与李克伟多次电话联系,告知其将要开挖,并说明会造成一些不便。他当时的答复是,只要不把房子挖了就行。

罗圈涧村的旧村现在已改造成山水嘉园,开发商是青岛华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罗圈涧村现在叫罗圈涧社区,归属夏庄街道办事处。

夏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确认,李克伟家的农家院周围,被挖成现在的样子,施工方确是开发商。工作人员称,开发商在施工之前曾与李克伟多次电话联系,告知其将要开挖,并说明会造成一些不便。李克伟没提出异议。他当时的答复是,只要不把房子挖了就行。

开挖后,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之一是,李克伟手里有一份盖有“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罗圈涧村村民委员会”红色印章的协议。这是2000年9月李克伟父亲李德信与村民签的,签名的地方还加有红色的手印。

协议内容是三户村民就房前屋后空地、房间和树木使用、管理、处分的权益,一式四份,三户村民和村委会各执一份。据此,李克伟认为,他们对房前屋后的一些树木是享有物权的。开发商在施工时,这些树都被挖了。

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2004年以后,李克伟家房产所处的地块,已变成国有土地,如果你认为国有土地上的附属物是你的,必须要有“林权证”,个人协议是不被承认的。

发生争议后,警方曾前往制止。开发商称,他们拿下的是国有土地,应该是“净地”,依法可以施工,李家没有“林权证”,警方如果制止,他们会提起行政复议。

至于罗圈涧村的拆迁分房是否存在问题,工作人员没有直接答复,但明确说,2002年的方案只是一个宣传,说明罗圈涧村与华泰开发商签订了开发协议。2006年,经过罗圈涧村村民代表和党员开会表决,通过了拆迁补偿方案。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通过这种形式进行表决,谁分了多少房都由村民委员会和党员会举手表决通过的,全程都有会议记录。当记者提出看看这份方案时,被婉言谢绝了。

说到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土地没有了,养老医疗是没有问题的。无论青岛的农民有没有地,都有养老保险。青岛市很早就做这件事了,跟有房无房没有关系。

当地媒体报道,从2005年12月开始,青岛市郊区39万余被征地农民,统一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青岛市又实行即征即保,全面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前景

代理书记周帅告诉记者,社区只能给李克伟两套房,这是村里居民代表和党员通过的补偿方案。李克伟的两套楼房已经盖好,一直给他留着。

据了解,李克伟家是罗圈涧村最后一户未签订拆迁协议的村民。

说到没能达成协议的原因,2013年12月31日,夏庄街道办事处提供给记者的一份简短的“情况说明”中称,罗圈社区和华泰多次与李克伟协商,因其提出的赔偿要求过高,始终未达成协议。

罗圈涧社区代理书记周帅告诉记者,社区只能给李克伟两套房,不可能改变,这是村里居民代表和党员通过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全村村民都按这个方案办,他肯定要一碗水端平。他说李克伟的两套楼房已经盖好,一直给他留着。

周帅介绍说,原来罗圈涧社区还留有八九户村民的问题。其中四处因为跟社区签过协议,华泰申请法院执行了。还有几户跟社区没签协议,华泰做工作,都分别签了。他说,李克伟现在要先跟开发商谈好条件,再跟社区签协议,开发商答应的条件由开发商办。

李克伟认为,他家原来的房子面积大,旧村改造能分到的房子应该比现在多。他觉得应分到四套左右。

李克伟的依据是他手里的一份“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下方盖有“青岛市李沧区城乡建设档案馆”的红色印章。“所有证”还是竖排的,抬头写有“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第二联(市存)”的字样。“所有证”的“户主”一项填写的人名是“李振沐”,地址是“青岛市楼山区罗圈涧”。“所有证”上填写的日期是1952年2月1日。

李克伟说,李振沐是他爷爷。“所有证”上的房产就是现在成了“钉子户”的这处农家院。到了1984年,这个“所有证”换成了一个集体房产证,房子落在了他父亲李德信的名下。李克伟母亲回忆说,在罗圈涧旧村改造之前,这个集体房产证被收走了,说是换新的,还交了10元钱,但一直没有再发给他们。

李克伟介绍说,2007年他曾找有关部门索要他们家的房产证,未果。于是他就找到档案馆,取得了这份1952年的“所有证”。

夏庄街道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记者,罗圈涧村是不承认这个事情的,不承认面积大的老房契,也不承认1984年更换了的房产证。至于不承认的理由,他没有说明,只说不承认也有不承认的原因。

罗圈涧历时11年的旧村改造形成的所谓“钉子户”,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夏庄街道提供的“情况说明”上写道,经多次协商无果后,华泰为此“专门申请规划部门调整了规划方案,将楼房选址避开了李克伟的民房,目前基础全部开挖,待工程建至正负零,将恢复李克伟门前出行道路”。

街道工作人员解释说,原来是要拆掉这处房子的。现在调整规划后,待工程完工,李克伟家的这处农家院会保留在原地,恢复道路。至于什么时候能恢复,工作人员没有答复。同时,街道工作员还告诉记者说,已跟李克伟约好,周帅书记、李克伟和华泰三方将再次商谈,目的是希望李克伟接受他们的方案。

“情况说明”里称,这个方案是,罗圈涧社区按照两套安置楼予以安置,华泰再给予一套约90平方米的楼房,外加20万元补偿。

文并摄/本报记者 王进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