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制人物 >

陕西刑警耿永红:用生命与忠诚诠释不朽警魂

2014-01-07 11:19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年仅36岁的刑警耿永红,在执行任务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现场施救人员看到了这样一幕:昏迷的嫌疑人的半个身子压在耿永红身上,而耿永红的手仍然紧紧抓着嫌疑人腕上的手铐……年轻的刑警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陕西省眉县公安局刑警耿永红生前办公桌上,堆着一摞获奖证书和奖章;文件柜里整理出的工作笔记,装满了整整一个拉杆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药物也被翻了出来,显示的有效日期是2010年3月。

  2013年12月16日上午,耿永红家人来到陕西省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在耿永红生前的办公室里,一件件整理着英雄的遗物。

  一个多月前的11月5日上午,在刑侦一线战斗了16年,年仅36岁的刑警耿永红以身殉职。让人震撼的是,在送别英雄的队伍中,除了他生前的战友,还有沿途绵延两公里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从公安局门口到整条首善街两侧,都摆满了群众送来的花圈。致哀者中,有陕西省委委员、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杜航伟。

  “过去3年里,陕西因公牺牲的民警44名,这样的‘殊荣’似乎并不多见。”眉县公安局局长董海滨说,“局里正在为耿永红申报革命烈士称号。”

  2013年9月5日,眉县公安局受理一起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由耿永红负责的专案组迅即成立。10月25日,案件告破,5名犯罪嫌疑人在重庆落网。

  10月29日下午,押解嫌疑人的车辆行至包茂高速王家台隧道时,前方行驶的一辆大巴车突然变道,驾驶员踩刹车紧急制动。耿永红为了防止坐在后排中间位置的嫌疑人向前倾覆受伤或脱逃,用手臂紧紧抵住嫌疑人,自己却在强大惯性冲击下,头部撞击在索纳塔轿车的右边车壁上。

  大家紧急施救时,发现昏迷的嫌疑人王某的半个身子压在耿永红身上,而耿永红的手仍然紧紧抓着王某腕上的手铐。撞击造成耿永红颅骨骨折。11月1日9时40分,他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在耿永红的行李包里,有他在重庆开县给9岁女儿甜甜(化名)买的两件新衣和一本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笔记的内容永远停留在了2013年10月28日这一天。

  两条特制腰带

  当工作人员将骨灰连同英雄生前被植入腰椎的钛合金钢板一起放在骨灰盒里时,在场的人无不落泪。陪伴了耿永红3年的钛合金钢板,鞋掌钉一般大小,炭一般黑。

  耿永红办公室衣帽架上,仍然挂着一根特别的“腰带”。这样的“腰带”有两根,薄的夏天用,另一条厚的冬天用。这两条宽约50厘米的腰带嵌有两块钢板,用来固定术后的腰椎。

  关于这两根特别的“腰带”,同事郑鲁海有着特别的记忆。2008年4月,耿永红和郑鲁海侦办系列摩托车盗窃案,在城乡结合部的西关村与嫌犯遭遇。觉察的嫌犯迅速向南飞窜,翻过3米多高的土垣,试图从下面的果树林逃走。

  郑鲁海当时体重180斤,正想跳下,被耿永红一把拽回来。耿永红让他从侧面包抄,他自己跳了下去。落地时,腰椎间盘受到挫伤。追上嫌犯又遭到强烈反抗,导致腰椎急度膨出而压迫神经。从此,落下毛病。

  妻子张晨燕趁耿永红工作间隙,带他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等保守疗法,以期改善症状,但情况却逐渐加重。2009年夏,耿永红到宝鸡一家医院做了微创射频治疗,住了十几天院,疼痛略微有所缓解。

  张晨燕认为,如果换做一般人通过合理调养,病情会逐渐减轻。“但他在电脑前一坐,就坐到凌晨3时,药也不能按时吃,还经常出差颠簸在车上。”2010年,同事们也发现他的异样,“他看视频资料时,一会儿坐,一会儿蹲,一会儿站”。坐久了,耿永红整个右腿就会麻木,经常踮着脚走路。

  “出差在车上,每半个小时都要换个坐姿,每到加油站都要下来活动下。”郑鲁海回忆,“最痛苦的是过减速带,为防止颠簸,每过一次,他都要抓紧车把手把整个身子悬起来”。

  同学王康在眉县中医院工作,他劝耿永红做个大手术。这一劝,就是一年,耿永红总称刑警队人手紧,腾不出时间。2011年2月,耿永红选择在眉县中医院做了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手术风险大,家人和王康都劝他到西安大医院去做。耿永红认为在县城做,妻子照顾他的同时,还可以照顾瘫痪在床的岳父,他也可以关注刑警队的动态。

  手术顺利,取出两片增生的骨刺。耿永红的腰椎管被植入钛合金钢锭,做了内固定。另做了两根特别的“腰带”,内嵌钢板,系在腰间以固定腰椎。医院要求住院20天,卧床三个月,但10天后他就回了家。

  夏天,耿永红总是里外穿两件衬衫。短袖外面系上“腰带”,然后再穿件长袖外套,以防钢板磨破皮肉。遗体火化时,亲人为他系上了他出差时系着的这根“腰带”。

  张晨燕说一定要收好这根“腰带”,将来让孩子看看爸爸有多坚强。

  一箱工作笔记

  除了一箱工作笔记,耿永红的办公室里别无他物。

  在一本标记为2013年6月份的工作日记中,有长达11页的工作日记围绕着一起摩托车盗窃案,展开详细的记录与分析。黑色笔迹记录了嫌疑号码的活动区域、通话时间、时常联系人等讯息,红色笔迹则分析电话号码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由此得出的推理结果。

  眉县刑警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梁博龙认为,2013年6月份,正是耿永红的坚持与梳理,使刑警队破获了一起7名嫌犯长期勾结,频繁盗窃摩托车的系列案件。“这个团伙异常狡猾,眉县盗窃西安销赃,派出所努力了二十几天,花了2万余元办案经费毫无进展,最后,是耿永红的细心钻研使案件的破获出现转机。”

  梁博龙与耿永红系多年的同事。2000年梁刚从警校毕业被分到眉县齐镇派出所,此时耿永红已在该所工作了3年。

  “跟他办案,我们可以省心很多,他思路清晰,计划周密,行动可以省出许多时间。”梁博龙回忆,耿永红尤其对工作笔记要求严格,他要求记笔记要认真、严谨、细心,“我亲眼看到他当着众人的面撕了一个学员的笔记,他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和他做的一样好。我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在专业度上的提升。”

  那时候,让梁博龙印象最深的除了工作笔记外,就是耿永红对审讯技巧的要求。“专业度”和“专业主义”是耿永红对刑侦工作的追求,从问话的技巧到记录的格式,耿永红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2008年,耿永红从县交警大队调入刑警队,梁博龙几乎同时也被调入刑警队。业务学习中,耿永红更强调工作笔记的作用,他认为工作笔记不仅包括警务日志、政治学习,还包括信息搜集、业务反思和线索推演等。“即使案子没有破,当遇到关联案件时现在的工作日记就是将来案件突破的关键。”

  回到家,耿永红一般是盯着屏幕或者电话号码可以看两三个小时,这个张晨燕早已习惯。她曾多次提醒过耿永红,跟同事吃饭的时候不要总讨论案情,“但每次说其他话题,聊不了几句,又绕到案件上去了”。

  一般人记流水账,一个季度只能记一本工作笔记,而耿永红一个月要记三到四本。在派出所工作时的笔记,搬家时一部分丢失,曾让耿永红懊恼不已。

  “翻翻他每天的工作笔记,我现在时常会反思自己。”张晨燕希望女儿将来也能这样过得充实。

  众多嘉奖背后的艰辛

  1997年,耿永红从警校毕业之前,每个寒暑假都会到眉县公安局实习。张周勤是耿永红的高中同学,那时候已经在县城上班,他经常到眉县公安局找耿永红。在张周勤的印象中,“他人干活儿主动、勤快,除了跟办案民警学习办案,每天上班、下班都要把办公室和卫生间的卫生打扫一下。”

  张周勤回忆,公安局的几个司机跟他说,“你的同学了不起,以后准会提拔。”在他们眼中,耿永红要么去办案,要么在办公室研判案件材料,跟踪刑案警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耿永红不久被任命为眉县刑警队城西中队中队长。据同事郑鲁海回忆,“那时候5个人的县刑警队城西中队,包揽了全县刑事案件打击处理人数的75%”。

  据眉县公安局局长董海滨介绍,2012年以来,耿永红所带领的刑警大队大案中队和信息研判队民警,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87起,占全局破案数量的70%。打掉犯罪团伙9个,抓捕嫌疑人148名,占全局抓捕总数的75%。追捕逃犯42人,占全局追逃总数的55%。

  2007年耿永红即获得了“陕西省优秀警察”称号。耿永红也先后被共青团宝鸡市委、宝鸡市综治办评为杰出青年卫士,3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还获得了宝鸡市第三届“十大卫士”。

  妻子张晨燕回忆,耿永红平常不苟言笑,但每当他拿回奖状或者奖章的时候,总是开心地向她报喜。张晨燕认为,耿永红工作上获得大家的认可,除了个人的精神毅力、工作细腻外,还有难得的脚踏实地的坚守。

  2012年12月11日,眉县公安局齐镇党家寨一村民儿子于12月10日失踪,12月29日在眉县槐芽镇保安堡村二组与八组麦田交界处一口枯井中发现失踪者的尸体。

  2013年1月3日,眉县公安局获悉嫌疑人计划从云南红河州伺机越境逃亡越南的信息后,耿永红立即带领民警紧急赶赴云南。1月7日,在河口瑶族自治县将嫌犯张某抓获归案。嫌疑人张某以合伙做水泥生意为由将其杀害。抢走受害人随身携带的8万元现金后,抛尸枯井。

  张晨燕回忆,很少和自己谈工作的丈夫对这次快速破案颇为自豪,从案发到结案仅用了28天。“迅速破案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我去西安培训,顺道去看他,才知道为了找到被害人手机的使用者,他和同事在一幢大楼的楼梯口不间断守候了一个星期。”

  让张晨燕由不理解到最后变为欣慰和欣赏的是耿永红的“耿直”。同事和朋友都说自己老公“不知道变通”。耿永红还在派出所时,朋友来求帮忙,提着水果,被耿永红拒之门外。后来,再也没有人求张晨燕办事。

  律师杨军怀是耿永红的高中同学,他称如果从职业上来说,他们应该走得更近,但相反,因为业务他们很少联系。刚结婚时,杨军怀媳妇的摩托车被扣,找到耿永红,吃了闭门羹。但耿永红悄悄帮他垫付了停车费。“我以后再也没有找过他办事,我理解他。”

  在工作中接触的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眼里,耿永红却是个热心人。“有人生病,他就给人家建议吃什么药疗效好,有时看到那个药之后就直接给那人捎去了。”同事回忆,“永红生前的老百姓朋友很多,他去世后,每天晚上都有十几个百姓朋友自发赶来为他守灵。”

  目睹此景的一位当地领导感叹,“我们天天讲群众路线,谁能在去世后享受这样的待遇,群众路线才是真做到了。”

  唯一一张“全家福”

  镶在6寸相框里的,是家里唯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大雁塔下,5岁甜甜一脸幸福地骑在妈妈的肩上,爸爸像个卫士站在一旁,细心的孩子后来发现爸爸有些疲倦。

  那是2009年暑假,张晨燕发现甜甜眼睛弱视,遂到西安的医院去做矫正手术。这一年暑假,是甜甜最幸福的时光。以前只是“电话里的爸爸”,终于可以陪在身边了。夜里耿永红去排队挂号,早晨把号单交给张晨燕,他再赶一个半小时的车回眉县刑警大队上班。

  在术前,甜甜要点3天的散瞳眼药水,耿永红抽半天时间,陪着他们逛了西安的几个公园,并在大雁塔下合了影。

  耿永红的家与县公安局仅隔一条马路,他把换洗的衣服带到了办公室,一个月一半多的时间住在单位。以至于门口看大门的老王认为“这个娃没有家”;以至于孩子对爸爸没什么印象,家里电话铃一响,孩子就知道“电话爸爸”来了。

  恋爱的时候,他们一个星期也难得见一面,“那时候,想过分手。”2000年,耿永红母亲得了癌症不幸离世,期间耿永红的担当和孝顺打动了张晨燕,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张晨燕的父亲半身不遂,常年卧床不起。耿永红一家住在岳父家里,只要回去他就会主动帮老人洗脚、剪指甲;无论工作再忙,他都要每月回到乡下一趟,给父亲耿玉宝送去生活费、果蔬,以及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

  “结婚12年,没有在一起度过一次除夕夜,我多想和他一起包次饺子,哪怕只有一次。”而这个愿望成了不可能实现的奢望。直到现在,张晨燕还是不能理解,当警察的为什么不可以有节假日。

  孩子上了小学,耿永红只要有空就会主动辅导孩子。他经常打电话给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即使出差在外,也能知道孩子课程的进展。“只要回家,无论多晚,他都要帮助整理女儿的书包,并且把铅笔削好。”张晨燕感觉到幸福正在向这个家靠近,“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多么在乎我和这个家。”

  2013年9月,耿永红抽空和张晨燕带女儿一起看了场电影。这是这个三口之家第一次一起看电影,出了门,孩子兴奋地又蹦又跳。那天的电影是《侏罗纪公园》,每看到恐怖的镜头,孩子惊叫着往爸爸怀里钻。张晨燕则在一边抹眼泪。

  10月29日中午12时,放学回家的女儿甜甜准时接到了爸爸耿永红的电话。甜甜兴奋地跳起来,“爸爸说下午就可以回来,晚上的英语补习班放学就不让妈妈接了,爸爸接!”

  没想到,这个电话竟是诀别。“孩子看着‘全家福’会突然大哭:爸爸不在谁给我辅导作业?”有时候,家里人从外面打开门,张晨燕会认为耿永红出差十天半个月又回来了,“就好像他没有离开过我们。”

    记者 王 镡 王 辉 发自陕西眉县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