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
本网讯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在明年主要任务的首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具体强调“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意义重大。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口粮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偏低的国情,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使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的形势更加严峻,确保口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据国土资源部门测算,耕地提供了人类88%的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95%以上的肉、蛋、奶是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的。耕地直接或间接为农民提供了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4亿吨以上目标,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13亿人的温饱底线,绝不能动摇。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人增地减”是城镇化进程的现实。此外,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正成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国土资源部完成的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全国耕地由高到低15个等别,平均等别9.80等,其中57%以上的耕地等别低于全国平均数值。以数量补质量,我国耕地红线已经退无可退,除了严防死守,别无选择。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耕地红线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大坝,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闸门。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率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城市建设“摊大饼”、招商引资“零地价”等现象,强化耕地保护线、粮食生产安全线,有利于遏制“圈地运动”冲动。实践表明,通过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保持土地供给刚性,能有效抑制建设占地过度需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此,要充分发挥以资源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倒逼”作用,把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贯穿我国城镇化全过程。 严防死守红线,需要确立正向利益引导机制,让守红线者受益,越红线者受罚,从根本上调动地方和农民特别是种地农民积极性。一方面,要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对地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严格考核。对耕地保护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给予奖励,对耕地保护不力的进行问责整改。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农民特别是种地农民的权益,绝不能让种地农民因保护耕地而吃亏,形成“耕者受其益,全民享其利”的合理格局,让广大农民成为保护耕地的主体。 保护耕地、守住红线,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希望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落到实处,为确保农业基础稳固提供基本保障,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
- 上一篇:告别特殊车证,倒逼管理“滴水不漏”
- 下一篇:警察故事2013:收获高票房却让人遗憾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