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给出建议:大数据时代 隐私如何保护
本网讯 大数据时代来了,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在中国科协今天举办的第36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专家给出具体建议。
专家们说,大数据是当下热词,它凭借超乎想象的海量资讯数据,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国外,大数据在农业研究、金融市场、气象预报、交通管理、新闻报道等方面广泛应用。沃尔玛用每个月网购的数量判断客户的喜好,优化柜台排列,销量猛增。印第安纳大学学者从成千上万的留言中把微博分为6种心情,从中算出的道琼斯指数准确率高达87%。 我国对大数据的搜集利用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商通过物流掌握用户数据,进行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分析购买商品的数据,精确进行商品推荐等。 针对媒体最关注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问题,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介绍,在美国等大数据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已经制定了关于大数据保护,特别是针对老百姓隐私保护的大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从国外的相关政策看,如果企业在使用大数据时让老百姓的隐私发生了泄漏,企业承担完全责任。 张新生说,国外企业在使用大数据时,往往不是把一个人的信息作为分析的依据,而是把一千人为基础、一万人为基础的日志信息打包之后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对个人隐私起到了一定的防止外泄作用。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则表示,对个人来说,还是要相信大的企业。大企业在隐私保护上相对有比较完善的手段,也不敢轻易去作恶。运营商其实有非常多的数据,为什么现在不敢去挖掘、使用?因为很多事情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做。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率鹏认为,个人隐私比如说用户的登陆信息泄漏,其实这不是大数据带来的问题,而是企业没有尽到相关信息保护责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如果企业尽到责任的话,还是有能力保障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的。记者蒋建科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一念之差贪套房 一世清白成过往 12-28
-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02-09
-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解读今年巡视工作4大变化 04-09
- 谈县级政府法治形象打造: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12-16
- 专家:搜寻失联客机过程将非常漫长 05-03
- "单独两孩"是过渡政策还将继续完善 02-10
- 头条:权威解密跨境追赃需迈几道坎 11-25
- 马爱国:用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01-21
- 学者:信访带有封建“人治”色彩 损害法治权威 01-22
- 专家:有的地方卫生局领导带头抽烟 无人敢劝阻 12-30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