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指南 > 社会保障 >

王晨:让群众感到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

2013-12-25 12:54来源:中国人大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23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作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指出,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后,已建立起“国务院领导,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2011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1.8%。从整体上看,义务教育迈入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两基攻坚” 到“质量提高”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基层经费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执法检查组发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了义务教育投入,但基层仍反映经费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资金缺口很大。二是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偏低。虽然国家每年都在调整标准,2013年中西部地区已达到小学生均560元/年,初中生均760元/年,但由于物价上涨、办学标准提高、支出范围扩大等原因,学校仍反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学需求。三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宿舍不足,食堂、厕所、饮用水等设施达不到标准。审计署2012年审计的27个省1185个县的12533所寄宿制学校中,有13%的学校存在“大通铺”或两人一床现象。

  执法检查组提出建议,当前,尽管财政支出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各级政府仍应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健全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

  要保证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按照“保基本、补短板”的要求,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可能、物价变化、办学实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建立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促进中小学可持续发展。

  适时调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在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逐步由过去重视硬件建设转移到重视软实力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存在结构性短缺

  执法检查组注意到,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待遇不高、结构性短缺、队伍不稳等问题。一是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机制仍需完善。二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多年未补充年轻的新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三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四是一些地区还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目前,全国有20多万名代课教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在编教师,有的甚至不足在编教师工资收入水平的一半。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切实保证农村学校需求。对寄宿制中小学、民族地区双语学校、村小及教学点实施特殊师资配备政策。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逐步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助津贴标准。建议国务院研究一师一校教学点教师的待遇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着重加强农村紧缺薄弱学科课程教师、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并重视提高双语教材的编写水平及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

  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失衡

  执法检查组认为,教育均衡的现实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强烈反差,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能有效解决。从城乡看,农村教育仍是短板。在生均经费方面,城乡还有相当差距。2011年,普通小学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农村比城市(含县城)少近700元;农村普通初中比城市(含县城)少近900元。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从学校看,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社会公认的重点学校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仍然存在,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显著。从群体看,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部纳入输入地的财政保障和教育发展规划,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

  执法检查组建议,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在研究分析学龄人口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基础上,统筹区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办学标准。要研究确定学校规模,指导地方制定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办学标准。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严格执行撤并程序,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要督促地方政府关注城区学校建设,依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根据学龄人口的增加,建设新校,扩建老校,切实化解大班额等问题。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尽快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准确掌握学生流动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入学、转学提供便利,为科学配置资源提供数据支撑。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镇户籍的适龄少年儿童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尽快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下决心治理大中城市择校、乱收费现象。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治理择校、乱收费作为教育部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