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取消一般公务车要敢于触动既得利益
本网讯 公车配备有了新规定。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得以保留的公车,仅省部级以上官员专车,以及特别用车而已。特别用车,又明确为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
公车改革数十年,这个规定算最狠。以前的公车改革,一直在试点,却未得到推进,终于使公车消费成为与公款出国和公款吃喝并列的“三公”之一。 此次发布的党政节约规定,涉及国内差旅和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办公资源节约等事项,可谓包罗公务消耗的方方面面,但媒体关注的重心,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公务用车,可见公务用车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之高。近几年,“三公支出”被要求公开。近一年间,先是公款吃喝、公务接待,后是公款出国考察相继被叫停,到此次节约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三公”终于均受限制。效果如何,且看明后年的“三公支出”报账。 近几年,降低“三公支出”并非没有行动,但基本上是采用按比例降低的办法,比上年降低15%或者20%,说起来是不小的成效,看上去没有哪个机关和部门不能完成,整个社会的观感却难言欣慰。黄仁宇经常谈传统中国“数目字管理不足”,现在中国可是无处不“数目字管理”,无处不“量化考核”,但问题也没见减少多少,到处是数字游戏,“三公支出”也一样。 近段时间的“三公”治理,逐一推出,总成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摆脱了“数目字管理”,但申禁力度上可谓峻急。一夜间禁止餐桌上的公款浪费,一夜间叫停公款出国考察,现在又是一夜间宣布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没有风声,只有“大势”。客观来说,社会感观上要好于以往。当然也有吃喝转入隐蔽的报道,但餐饮业和“国际旅游业”都表示大受影响,也是事实。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否会带来车市的变化,可观后效。 回头看二十多年的车改,模式探索了不少,引起的麻烦也不少。有的车改是在车子上装GPS,监管其行踪,同时“公车货币化私用”,据说也有效果。有的车改是货币化发放补贴,补贴可以发到区长每月领取七八千元的程度,据说也节省了开支,但社会闻之震动。更多的地方是按兵不动,公车越来越多,科级干部都有专车了,只需叫“相对固定用车”就可以符合规定。有的官员一个人得有几辆车,轿车一辆,越野车一辆,商务车一辆,用途不同,专车不一。车子在车改中不是越来越令人满意,而是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 这次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没有叫车改,而是叫“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如果得到落实,将是巨大的进展。不叫改革,实为改革,它将使一种级别化的待遇不得不结束。当然,现在还只是条例出台,具体办法还没有出现,公车改革涉及面之广,牵扯的利益之巨,很可能形成一种观望之势,听从上令而行之,比起主动尝试变化,无疑是更稳妥的策略。改革进入了“顶层设计”阶段,既是既得利益力量巨大所决定,也意味着基层的“探索”能力和主动性在削弱,就连公车改革都需要由上层来一体推行。 可以想象的是,从“顶层设计”而来的变革,具有从上到下的特性,也不免产生类似“一刀切”的效果。副省级以下官员不得配备专车,也须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城市官员的出行效率可能形成影响,但还可以通过市场化、社会化途径解决,对县级治域的官员来说,一个县长没有公车,将怎样有效地到达其治理范围内的乡所,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事情。很多年前,一个县长尚且有一辆老吉普车,现在是否必须通过自己驾车或租车去办理县内事务,恐怕难以想象。 此外,因为“级别”或虽称取消但实际上比照级别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不设一般公务用车后,其他公有制事业或企业或也将不得购买一般公务用车,也未必一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公车这块难啃的骨头终于要有所触动了,这会燃起民众对善治的一些希望,算是正效应。(刘洪波) (作者为著名杂文家) |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