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烟草“减害降焦”真面目揭秘: 科学外衣下的骗局

2013-11-28 12:23来源:21世纪杂志社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烟草焦油含量越低,危害越小。这一宣传让60%的医生,80%的公众信以为真!一边是专卖总局及烟企的宣传站台,一边是控烟人士的否定与批驳。伪命题还是真科学,国产卷烟“减害降焦”背后究竟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烟草的焦油含量越低,危害越小?

“吸烟有害健康”早已为公众熟知,伴随着我国居高不下的吸烟率,烟草早已成为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直到烟草制品出现"低焦油低危害"字样时,吸烟者终于有了心理安慰。然而,这确是烟草行业精心炮制的一场骗局。

据央视调查,市场上号称“减害降焦”的产品不仅价格相对较高,销量也很可观。国家烟草专卖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开始,国产低焦油卷烟的销售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2012年"低焦油"卷烟的总销量创历史最高记录,人均同比增长414.33%。在反差如此巨大的事实背后,关于国产卷烟"减害降焦"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卷烟危害的罪魁祸首并不在于焦油含量的高低,然而“低焦油低危害”为何能够深入人心?烟草公司蓄意制造的这个骗局又究竟意在何处?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专访多位业内专家,试图揭开烟草“减害降焦”背后的真面目。

 

国内首例烟草企业

“减害降焦”欺诈案

日前,被舆论称为“中国首例烟草企业被诉‘减害降焦’欺诈案”于9月17日在北京二审开庭。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了解到,目前质证环节已结束,正在等待宣判结果。

今年年初,有一名自称消费者的年轻人,将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金圣牌卷烟告上法庭,指控其用"减害降焦"的宣传,误导和欺诈消费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两次开庭审理。

2013年2月底,北京的消费者李恩泽在江西中烟金圣品牌官方网站看到宣传,称金圣卷烟“超能降焦,高科低焦,低焦低害”,于是在北京兴隆四季超市以125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条金圣卷烟。

事后,李恩泽得知,“降焦减害”理论在国内外科学界广受质疑。同时,他也了解到,江西中烟宣称自己与中国毒理学会、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中国毒理学会已经公开声明,未与任何烟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疾控中心也未与任何烟草企业合作。据此,李恩泽认为,金圣卷烟的销售商北京兴隆四季超市和生产商江西中烟涉嫌误导、欺诈消费者,便于3月14日向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加倍返还价款共250元。

控烟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分析称:“烟草业势力强大,按道理、证据等多方面来讲,消费者肯定应该胜诉,但是宣判结果估计不会直接针对‘减害降焦’,会权衡到烟草业的背景等多种因素,宣判结果现在还不好预测。”

  

“减害降焦”成烟草业发展战略

或许,中国的消费者也没有注意到,不知何时,烟草“减害降焦”成为了烟草企业的主打牌,也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一颗“定心丸”,似乎焦油低了,吸烟的害处就小了。殊不知,在西方“淡味”和“低焦油”卷烟早已被定义为有史以来对消费者的最大欺骗,这些心理上的慰藉会纵容吸烟者吸入更多有害物,“减害降焦”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然而,“减害降焦”在中国,却一直得以打着科学的幌子,欺骗国人。

一边是烟草行业的宣传与倡导,宣传中草药烟草,低焦油低危害;一边是控烟人士的否定与批驳。中国的烟草企业却长期以来将“降焦减害”当成欺骗公众的科学依据。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开始力推“降焦减害”科研项目,并将其作为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3年8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控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30条核心信息中,第10条明确指出:“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反而容易诱导吸烟,影响吸烟者戒烟。“低焦油低危害”的骗局被彻底揭穿!

  

调查:约60%医生、80%公众

误认为“低焦油低危害”

此前,烟草专家谢剑平凭借研究卷烟“减害降焦”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引发热议。中国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向记者表示:“谢剑平的研究成果卷烟‘减害降焦’法是高效杀人的骗局。”事实上,这在烟草界早已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只是烟草业一直“打太极”,披着科学的外衣迷惑误导公众,甚至“低焦油低危害”已经成为了如今烟草公司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看来,包括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实际上完全是一个欺骗行为,以这种行为获评中国最高科技等级的奖项实属不应该。据了解,此前ITC(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研究)调查发现,在14个国家中,中国人认为“低焦油卷烟危害小”的比例最高。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桂华向记者提供了一组调查数据,高达60%的医生认为“低焦油低危害”,高达80%的公众不清楚或者误认为“低焦油就是低危害”。一个典型的广告案例是,中南海卷烟,广告语打出“低焦油,再低一点,多一点关爱”,广告旨在宣传低焦油是对孩子们的关爱。类似的宣传口径在烟草界不胜枚举。

据记者了解,国内许多医生接受到的卷烟信息大多数来自于烟草公司,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近60%的医生误认为"低焦油低危害"。烟草公司一边提醒公众“吸烟有害健康”,一边却大力为“烟草院士”谢剑平提出的“减害降焦”大唱赞歌,用伪科学的结论迷惑欺骗消费者。也正因为如此,多位控烟专家一致认为,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低,成为了控烟的最大障碍之一。

  

专家:焦油量根本不能作为衡量烟草危害的客观指标

随着烟草对健康危害的科学事实越来越被公众认同,烟草业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决定把吸烟者的担忧转化为资本,努力创造一种"医学上可接受的卷烟"。烟草行业发明了“低焦油”这个术语,宣称自己关注吸烟者的健康,致力于发展“更清淡型”的卷烟,促进公众健康。

记者查阅中外专家联合评估报告发现,“减害降焦”另有玄机。对此,有几个关键的观念需要澄清:第一,降低焦油含量,需要有标准和第三方检测,这也是很多政府对烟草企业管理的举措;第二,由机器检测的焦油含量和人的实际吸入量是不同的概念;第三,烟草企业很欢迎这个观念,把这个观念转化成“商机”,他们主要致力于宣传这个“健康安全卷烟”的虚假事实,同时加入各种成瘾成分,使吸烟者不能放弃吸烟;第四,目前的实践表明,降低卷烟中的焦油含量,并不能减害。烟草企业了解这个情况,但是烟草企业向消费者隐瞒了这个事实。且烟草企业利用吸烟者关注吸烟有害健康,借势用“降焦减害”来扩大卷烟销量。

市场上的卷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烟包上的焦油量标注与烟民的实际吸入量不一致。

对此,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宜群向记者透露,烟草公司使用的卷烟机器,测出来的焦油吸入量比实际正常人的吸入量要低。“首先它模拟每个人的吸烟行为,个体有差异;其次、测试的卷烟上打了很多小孔,空气稀释了一部分,所以测出来的吸入量比正常人低。”此外,焦油含量的降低,导致尼古丁含量降低,吸烟者就会出现三个补偿效应:抽得多、吸得深、吸烟频率增加。烟草公司意图依靠这种伎俩欺骗消费者,最终,以看似健康的宣传手段消除消费者的心理芥蒂,然而,最终消费者摄入的焦油含量还是那么多。

事实上,“烟草院士”谢剑平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焦油”不能作为一个衡量烟草危害的客观指标,因为焦油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其实仅占0.6%。吴宜群表示:“焦油低不低根本就不能说明问题,谢剑平等人总是自相矛盾,一方面鼓吹焦油不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却以降低焦油减少危害,来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危害降低而继续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条文中,明文写道:“烟草制品使用‘低焦油’等词语属于虚假、误导、欺骗。吸极低焦油、低焦油卷烟患肺癌死亡的风险和吸中度焦油卷烟一样。” 

 

“减害降焦”的研究经费来自烟草企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向记者表示:“一个公正的科学研究是不能拿企业经费来做的,而提出'降焦减害'研究的谢剑平所在的研究院,直属于烟草公司,几十项研究都是烟草业界资助的。”

杨功焕及多位控烟人士,多次指责谢剑平拿烟草业的钱做研究,公正性难以让人信服,客观上起到帮烟草公司营销的效果。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也表示:“国际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把拿烟企钱做研究的人都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布。而我国确实有不少烟草企业拿钱收买科学家。”

记者了解到,“低焦油”成为很多卷烟厂主打品牌的营销策略,而近几年我国卷烟销量一直增长,公众误以为真的低害,反而吸得更多,减少了戒烟意愿。

 全球成人烟草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报告》中的一个调查发现,我国有85%的人不知道,或干脆认为低焦油香烟少危害,甚至医生、教师等高教育水平人群的错误认识比例更高。控烟专家多次措辞激烈地批判烟草企业的此种行为,认为其用金钱绑架科学研究,打着科学的旗帜向公众传递虚假信息,杨功焕主任甚至曾经使用“耻辱”和“蒙羞”等字眼形容烟草业的所作所为。

  

专家:戒烟是烟草减害的唯一途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更是世界上因烟草使用而导致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

吴宜群表示,所有的烟草制品包括"低焦油"卷烟都是致命的,吸烟者要想降低烟草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戒烟。许桂华也曾向记者表示,“减害降焦”给中国控烟带来的是灾难性的伤害,绝非贡献,有人因此而获得某种荣誉资格,也应该取消。

此前,许桂华曾向媒体多次坦言,“减害降焦”是烟草公司的一种营销宣传手段。烟草企业宣传“低焦油低危害”,使消费者和公众误以为焦油含量越低越安全,使吸烟者戒烟意愿降低甚至放弃戒烟,使未成年人和女性更易尝试吸烟。这种误导宣传在中国已经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增大了控烟难度。

杨功焕表示,如今烟草行业很明确地在推广一个思想:戒烟很难,那就抽健康的烟吧!但事实上,有关部门正在将“减害降焦”这个所谓的“科研结论”当做“低焦减害”政策推广的依据。姜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控烟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政府对控烟的态度和决心。

中国首例烟草企业被诉“减害降焦”欺诈案再次将我们聚焦于烟草“减害降焦”的讨论,无论宣判结果如何,“减害降焦”是伪科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如央视评论所言,烟草“降焦”,减害功效无稽可谈,在增加烟草吸食量方面反倒“大建其功”。这是以“减害降焦”为商业噱头的消费误导,有违诚信商业伦理,更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身体健康权。“减害降焦”有害无益,打着科学的幌子释放商业迷雾,损人利己,当醒,当防!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