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指南

2013-10-27 12:37来源: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申报和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申报所要求的必备材料,同时也是农业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明确的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规范性文件,笔者依据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并结合近几年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提出以下基本框架,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也借此求教于有关专家。

  《规划》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9章。

  第一章为总则。从国内外进展与要求并结合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要求阐述规划背景;以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指导、约束、参考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政府与部门规划和其它相关文件为基础的规划依据;包括科学性、前瞻性、代表性与实用性等内容的规划原则;涵盖短、中、长期时间段的规划时限;说明规划编制思路、方法与流程规划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为遗产特征与价值。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从起源与演变、系统结构、系统特征等方面阐述遗产地的基本特征;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科研、示范、教育、独特性等方面分析遗产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阐述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第三章为保护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四章为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策略。提出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阐述“保护优先、适度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保护与发展原则;给出保护区地理坐标和所涉及的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域范围,并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功能区划分。

  第五章为保护规划。从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环境、农村生态文明、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农业生态保护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从遗址、古建等物质性和传统知识、传统技艺、乡规民约、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性遗产等方面,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农业文化保护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从农、林、水、草等生态景观和村落、古建等文化景观方面,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农业文化保护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

  第六章为发展规划。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打造、产品认证、产业延伸、市场开拓、产品与产值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农业生态产品发展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从景点与线路设计、接待设施、品牌打造、产品设计、解说与指示、市场营销、社区参与、游客与产值、与相关旅游资源的融合等方面,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

  第七章为能力建设规划。从文化自觉、决策参与、经营管理等方面,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确定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

  第八章为风险与效益。通过趋势分析、情景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自然条件、政策影响、管理失效、文化冲击、观念改变、市场变化等方面可能的情况,并提出规避策略。从生态文明意识、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资源消耗、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开拓、市场波动应对、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从社会影响、文化自觉与自信、农村就业、农产品安全、贫困缓解、妇女地位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生计安全、文化传承、社会系统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

  第九章为保障措施。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附录部分主要为图件,包括区位、地形、功能分区、农业生态保护布局、农业文化保护布局、农业景观保护布局、生态产品发展布局(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旅游发展布局图等。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