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杭州年代最早陶井修复完成 距今2000多年

2013-10-27 12:17来源:钱江晚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这两天在余杭博物馆,“考古余杭系列展——先秦时期”正在展出。划船的木浆、刨地的木锛(bēn)、行走时经过的木梯,都是去年6月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平的禾丰遗址里发现的宝贝。

  但最惊喜的其实在库房里——一口刚刚修复完成的陶井——它是目前杭州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井,年代西汉,距今2000多年。

  一到夏天,老底子的杭州人,摇着蒲扇,围坐在天井里,小日子很是惬意。别以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专利,这口西汉古井告诉你,古时的杭州人,就过起了品质生活。

  昨天在库房,记者见到这口“打着石膏”的井——与其说是井,不如说是六个像澡盆一样的圆盆,摆成一排。盆口挺大,要两个人才能围住。

  考古二室主任杨金东说,考古发现时,其实是完整的,井圈层层叠砌,但在整个提取时,因为陶制井圈无法承受泥土挤压而破裂了。

  “这也说明它是一口在浅层地下取水的井,所以不会一下子凿得比较深。”杨金东说,这是战国到汉代古井流行的样式,史前和商周的井是木头围砌的,汉代以后,就有了砖砌的、石头砌的,越来越先进。

  记者蹲下来,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每个“盆”边缘,戳了几个洞,少的2个,多的4个。

  “这说明,当时的打井技术已经很高级了。”杨金东解释说。这个洞,其实就是滤水孔,有利于压上来的水自然渗出。刚发现时孔外还有陶片覆盖,起到过滤的作用。

  他又给记者看了两块拼接在一起的木板,上面盖了一层“面膜”,处于保湿状态。“这是当时垫在井底下的,也说明古人很会享受。”杨金东说,有了这两块垫板,水就不会和着淤泥,这也是杭州先民发明出来的办法。

  其实,在上世纪80、90年代,考古人员在杭州城里的十四中附近,以及半山一带,都发现过这样的井,只是条件太差,无法保存下来。所以这是目前为止,杭州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口汉代陶井。

  “以前人们洗衣服、洗脸,主要还是用河水,或者雨水,饮用水是井水,这口井的发现,说明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

  这个发现之所以令人欣喜,是因为它可能解开考古上的一个谜团。

  陶井所在的禾丰遗址,是商周到汉六朝时期一个聚落遗址。约一公里以外,就是良渚遗址群之一的茅山遗址。

  “4000多年以前,良渚人因洪水突然消失,究竟到哪儿去了大家一直在寻找答案,而这里,很可能就住着一部分迁徙的先民。”杨金东说。

  禾丰遗址开始于商周,到汉代是聚落较为兴盛的时期,从陶井里发现的一些动物骨骼来看,这个聚落一直存在到六朝时期。“这段时间正是杭州早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录空白。这口古井,可以为研究秦汉时期杭州早期城市发展提供线索。”副所长郎旭峰说。 本报记者 马黎

  这是目前为止,杭州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口汉代陶井。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