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智能手机教育不该退避三舍
本网讯 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手拿智能手机,成天上网、玩游戏、聊天,像大人一般也患上“低头族”综合症的时候,重庆铁路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看不下去了。有媒体报道,这位家长在成功挽救了自己孩子之后,又自愿掏40万元为孩子所在学校所有学生换发不能浏览网页的老款手机。此消息一出,短短几天,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就收到了数千条反馈短信。
中国有句老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孟母要为孩子择邻而居。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子女营造一种正激励、低诱惑的环境,是优化成长中外因的合理选择。何况,父母总是爱子心切,能掏钱为所有学生换发非智能机,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选择,其情可鉴。 只是,控诉智能手机的“斑斑劣迹”是个别家长的个别行为,如果学校也积极参与“换机行动”,其价值取向则有待商榷。一者,智能手机与手机成瘾并不是一个概念。自家孩子成瘾属于小概率个案,并不能据此对所有手持智能手机的学生作有罪推定。这就像歹徒持菜刀抢劫之后,并不能据此就禁售所有菜刀一样。二者,这是一个法治理念勃兴的公民社会,从权利义务关系上看,“换机行动”恐怕效果堪忧。因为虽是自愿换机,学生也有拒绝接受老款手机的自由,而即便今天接受了,也有明天拒绝使用的自由。学校既不能强制学生使用老款手机,也不能强制领了老款手机的学生不许反悔,又如何保证刚发下去的老款手机都能“机尽其用”呢? 智能手机的危害是不是真的“罄竹难书”,这显然是个无须辩驳的伪命题。事实胜于雄辩: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2亿部,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高达76.9%。就在上个月,香港计算机学会还在网上进行了“香港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习惯调查”,访问超过700名香港中学生。调查发现,近八成学生在最近一年内换过新手机;他们使用智能手机,除了基本的打电话和发短信外,也经常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听歌及登录社交网站等。但没人据此就杞人忧天,认为智能手机来了,孩子就完蛋了。 “换机行动”虽其情可鉴,却方法存疑。我们自然没必要对家长的做法求全责备,但其间仍有值得反思的层面:孩子的成长环境,有些是可以选择的,有些是无法选择的,但主宰其行为选择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理性的性灵。譬如面对智能手机,养成孩子的节制意识与能力,比“换机行动”更有意义。不然,就算智能手机都死光了,智能手表咋办,智能电视咋办?真要都换下来,干脆回归原始世界好了。 智能手机是我们无法抗拒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自制自理,就算智能手机揣在口袋里,也不至于成瘾成灾。对于教育者而言,理念建设永远重于硬件建设,教会学生适应社会,比代替孩子选择社会更有意义。遗憾的是,在此事件中,学校选择了隔靴搔痒的治标之计,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责任——直面智能手机的诱惑,在平衡与节制中让学生真正成人。(-邓海建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 上一篇:专家:各地高考 改革录取制度是根本
- 下一篇:教育部:望台湾取消对陆招生三限六不
- 2014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6
- 太行山下听心声--革命老区西柏坡镇人民的喜与盼 10-15
- 2014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03-21
- 教育部: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深化整改任务落实处 05-10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07-14
- 流感肆虐,成都儿科门诊爆满!医生的提醒要注意 01-11
- 2017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07-18
- 教育部提醒家长确认学校已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03-17
-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12-21
- 科技部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智能物流监控技术领域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