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构建
本网讯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的每一项市场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着社会经济总量的变化。依托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而构建的国家经济户籍库,汇集了全国所有企业从成立到消亡的信息,为全面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资源价值,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对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发展变化与GDP、财政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联系,探索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政府部门掌握全国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形势预判和政策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一、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在总量上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规模主要取决于劳动力供应、投资水平和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在短期内,劳动力供应和生产力水平一般不会有显著变化,投资水平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投资水平,衡量宏观经济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和公共财政收入。研究发现,企业发展与GDP、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对1990年以来历年的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GDP做相关分析,发现GDP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和0.998,表明企业发展与GDP发展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其中注册资本与GDP的相关性高于企业数量与GDP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能够发现GDP与企业注册资本变动的定量关系,得出GDP=4723+0.653×注册资本。这表明1990年以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 GDP增长6530万元(如图1 所示)。 图1:企业注册资本增长与GDP 增长的回归分析示意图 由于投入生产要素结构存在差异,不同产业企业注册资本与产出增加值的关系也不相同。由于第一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且主要经营主体不是企业主体,因此下面主要考察二、三产业发展与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从近十年产业数据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其对应的注册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7和0.995,第二产业的相关性稍高于第三产业。从投入产出来看,第二产业投入1亿元注册资本,产生增加值9800万元;相对于第二产业,投入相同的资本第三产业仅增加4260万元,不到第二产业的一半。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样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公共财政收入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和0.994。对财政收入与企业注册资本进行线性回归,得出财政收入=-6263+0.149×注册资本。这表明1990年以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如图2 所示)。 图2:企业注册资本增长与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回归分析示意图 对北京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和甘肃省8个省市的数据验证结果同样表明,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但从企业注册资本增长对应的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看,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如表1 所示)。 二、基于工商大数据构建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企业发展工商指数 通过先行指标的变化来预测经济走势,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好的先行指标应当能够及时提前反映经济走势的变化,且具备数据真实可靠、获取经济快捷、编制科学合理等特性。企业活动体现了资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并最终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基于企业发展数据构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是可行的。国家经济户籍库的建立也为利用企业工商登记数据构建先行指标——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提供了数据基础,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构建的国家经济户籍库,数据丰富、建立时间长、可信度高,且保持每日动态更新,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登记状况的动态变化。 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编制过程包括指标初选、数据预处理、指标分类和指数合成四个阶段。初始指标的选择尽可能涵盖企业的成立、成长、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并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变化特点。遵循指标设计的SMART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ased,时限性),初始指标选择了不同维度(规模、行业、主体类型)的企业新设、注销、投资额和注册资本等32个指标。 为了能够准确发现不同指标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关系,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主要包括对数据的异常值处理、季节因子调整、数据标准化以及量纲转化等,以此减少孤立事件、季节波动以及随机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与GDP、公共财政收入等基准指标进行时差相关分析计算,根据其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变化关系,我们将初始指标分成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和弱相关指标4类(如表2 所示)。 选择对宏观指标具有先行关系的10个指标作为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基础指标。对基础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主成分的系数标准化后作为指标合成的权重,最终合成了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指标的变动信息。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其环比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发展趋势。 三、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先行性验证 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相对GDP增长率具有1~2个季度的先行性。对比季节调整后的全国季度GDP(现价,下同)增长率和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季度数据变化趋势线,可以发现2006年以来,两者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且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领先GDP增长变动1~2个季度。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在2008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趋势,而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在2007年11月份已经进入下行通道。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反弹,GDP增速于2个季度后出现回升。2010年第三季度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出现下降,同样2个季度后GDP增幅开始回落(如图3 所示)。 图3:全国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和GDP 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图 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与公共财政收入具有相对稳定的先行关系。2008年6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经济危机影响凸显,而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在7个月前的2007年11月就开始下滑,提前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1月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出现反弹,比2009年7月财政收入增速出现反弹提前了6个月。对于近期经济下行引发财政收入增幅的放缓,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也提前2~5个月有所体现(如图4 所示)。 图4:全国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和公共财政收入移动平均调整后同比增长趋势图 四、小结 研究表明,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基于企业工商登记数据构建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对宏观经济具有先行性。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可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数据支撑,提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市场监管,提升部门监管和服务能力;可以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引导市场主体战略决策和业务调整,减少经营的盲目性,避免市场风险,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注:先行指标指该指标的变动领先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同步指标指该指标的变动基本上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同步发生,滞后指标指该指标的变动落后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弱相关指标指该指标的变动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关系较弱。) |
- 吉林认真办理代表建议 实现“三个100%” 10-11
- 督查不是“面子工程” 09-03
- 天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 04-09
- 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显成效 4412户涉旅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05-19
- 南宁实现动产抵押登记“一次办结” 11-26
- 青海“七五”普法中期督查考核获好评 11-19
- 四川严打非法会销保护中老年消费者权益 02-09
- 首批隐私条款评审结果发布 09-25
- 四川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培训会 09-25
- 湖南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