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指南 > 经典案例 >

试用期间与最低工资

2013-10-14 18:48来源:中国劳动法务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案例背景】谢某于2005年7月被某合资饭店招录用为勤杂工,双方签订了5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间该饭店每月发给谢某工资500元。两个月后,谢某听过当地的最低工资为590元,饭店未能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谢某找到饭店负责人,要求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资并补发前两个月的报酬。老板以谢某处在试用期,还不是正式职工为由不予增加和补发工资,谢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处理结果】仲裁委员会受案后,进行调解。后来饭店与谢某达成如下协议:饭店将谢某试用期工资调整到620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590元),补发谢某前两月工资共计240元。


    【案例评析】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否不应低于最低工资。现行法律没有规定试用期工资的限额,且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规定,试用期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因此,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既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自主确定工资水平的权利,那么单位就可以随意确定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用人单位的这种自主权应以不违反法律规定为前提。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最低工资规定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即使劳动者处在劳动合同试用期,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即在试用期内,只要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且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7条也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建立劳动关系后,试用、熟练、见习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因此,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必须执行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