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公安 >

曾成杰被执行死刑事件舆情分析

2013-10-14 11:00来源:人民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一、事件概述

7月12日晚上22时左右,曾珊借助她的新浪微博账号@曾成杰之女 向网友披露,“今天上午我爸爸已经被执行死刑了,注射死亡。我们连他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一句遗言也没有!现在政府都没通知我们! -------曾珊泣血”。曾珊的这则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大量围观,长沙中院短时间内陷入舆论漩涡之中。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13日17时20分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对执行死刑未通知亲人一事做出第一次回应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对犯人执行死刑时,犯人必须跟亲人见面。”这则微博在几十分钟后被删除。

13日18时56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次回应称,“7月12日上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对罪犯曾成杰执行死刑前验明正身时,法官告知其有权会见亲属,但罪犯曾成杰并没有提出此要求,在其遗言中也没有提出。”

13日20时,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次回应称,“今天由于微博管理人员对刑事法律学习钻研不够,想当然办事,面对网上舆论不淡定,导致发出了一条错误信息并在领导发现后删除。我们对一线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厉了批评。特此向网友和公众道歉。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要求编发信息的人员加强学习,不再犯类似错误。欢迎继续监督。”

14日,湖南高级法院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执行当日将曾成杰的死刑执行布告贴于法院的公告栏内。因为案卷材料中没有曾成杰的二女儿、儿子的联系方式,故当日执行后法院将执行通知书邮寄送达曾成杰的女婿,并通知其于一周之内领取曾成杰的骨灰。

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庭长吴冀湘就官微上关于此事发出的第一条微博公开致歉称。

二、微博关注度分析

曾珊在7月12日发布“曾珊泣血”微博,向网友披露长沙中院对父亲执行死刑前未曾告知亲人,这条“泣血”的微博在12日、13日两日登上新浪热门微博榜,她的这则微博截止7月17日20时被转发、评论12.3万次,在微博自媒体平台上掀起较大的舆论风波。

曾成杰执行死刑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

曾成杰被执行死刑未告知亲人一事激发了网友很高的讨论参与度,微博上活跃的律师、以及@李开复、@王石、@茅于轼、@王冉等经济企业家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李开复发布微博“决不放弃见亲属最后一面”极尽戏谑:“我是李开复。如果有一日,我被判死刑,当法官告知有权会见亲属时,我保证我绝对会要求会见亲属。若被处决后,法院宣布我未提出此要求,必然是谎言。”这条被称为“2013年最悲愤承诺”的微博,被转发了7万多次。

@联合国(粉丝417万)以“人权事务”的标签发了一条微博:潘基文要求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增加透明度,并停止以“秘密的方式”执行死刑。@王石还在这条微博后面“呼吁停止“秘密方式”执行死刑!”

除去大V之外,媒体微博对事件的推动也不容小觑,尤其是@人民日报、@人民网。其中,@人民日报于13日的晚安帖中质问:“未见家人,没有通知,如此行刑是否有违法理人道?面对质疑,仓促应对,又如何让公众口服心服?实事求是才能维护公信,敷衍塞责只会越描越黑。司法机关,请拿出直面问题的勇气。你们的每一次裁决,都可能成为司法进步的台阶,也可能让公平正义远离!” @人民日报的这条微博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从数据角度来看,截止7月17日20时,微博平台上关于曾成杰话题的相关信息达835700条,其微博关注度要远远高过最近发生的如中储粮黑龙江大火、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等突发事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此事件中“大V”积极参与了话题的讨论和传播,让长沙中院承受了来自各方面较为严峻的舆论压力。

三、媒体关注度分析

在“曾成杰被执行死刑”这一事件上,媒体并未落后于微博草根舆论,从7月12日事情曝光后,媒体关注度持续走高,7月15日的媒体报道量达到1402条,舆情关注呈现出高温状态。

曾成杰执行死刑事件新闻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长沙当地媒体——长沙晚报与7月13日在要闻版刊登文章《非法集资34.52亿元 主犯被执行死刑》,对曾成杰非法集资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进行阐释,这则报道在当天的被转发了152余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互联网上关于此事的相对偏激的言论。

7月14日新京报刊登评论文章《剥夺“刑前会见权”有悖法律人伦》,指责“行刑法院拒不依法通知家属在前,不懂法律、乃至强词夺理,自相矛盾的辩解”,这则评论经网络媒体转发,声音不断放大。随后,新京报再发两篇评论《经济犯罪能否不再“欠债偿命”》、《“无曾成杰子女电话”说法行不通》,推动着事件不断升级。

15日,京华时报刊登文章《法院“微应对”需要大智慧》,对长沙中院的回应进行点评。16日,刊登第二篇评论《临刑不告知理由不值一驳》,立场和态度较之前更为鲜明。

16日,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曾成杰判死刑没错,“人道”争议另说》,指出“我们认为应当保护和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反对和抑制对司法建设以及国家进步的粗暴否定”,这篇评论使得关于事件讨论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

四、媒体微评论

剥夺“刑前会见权”留疑云

@北京青年报:曾成杰案的司法审判虽然程序完备,但最后关头的失误,不仅让其亲属悲伤难解,也让公众生出本不该出现的猜测。而如果相关司法部门不能对此给出足以服众的解释,则公众的猜测很容易“坐实”为对司法现状的不满,正在恢复中的司法权威亦将再次受到伤害。

刑前处理既关乎文明又涉及法律

@南都评论: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刑前家属不知情。围绕此消息可能有庞杂的思路延展,从死刑存废到经济类犯罪的死刑适用,从官员贪腐多死缓到曾成杰案诸多细节与程序的不彰,退无可退的人们,最后的底线妥协到:死刑执行前,能否出于人道安排亲属的最后会面,死刑犯的遗体处理能否尊重亲属意愿?悲夫!

法治中国建设从执法部门做起!

@河南日报:曾成杰案仍然是今天的热点,争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人死而不能复生,为何还不依不饶?其实,公众要的是司法的公正,而不是为了挽回过去——与其说这是在为死去的曾成杰讨说法,不如说是在为活着的自己争安全——如果司法的公正没有保障,那么每个人的财产及生命都是不安全的!

@经济日报:湖南省高院以种种理由在曾成杰执行死刑后才书面通知其家属,这一做法既不合情也不合法。满足死刑犯基本临终诉求,彰显人性关怀,折射法治精神,不可随意剥夺。若执法者都不遵守程序,法律尊严何在?公平正义何求?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从执法部门做起!

五、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曾成杰执行死刑事件网友观点分析(抽样条数:151条)

曾成杰之死在法理之中 22%

网友“佳欣”:非法融资证据确凿,资产处置黑幕重重,巨大工程后的官商勾结,如果撑过2008年迎来4万亿的逆转,也许又是一个故事。

没有联系方式说法不可信 38%

网友”大林”:湖南高院新闻发言人说执行死刑前没找到曾成杰家人的联系方式,这可能吗?官司打了N年,交道打了N回,调查要找曾的家人,开庭也要通知家人,难道法官没有跟曾的家人打过电话?如此信口雌黄,实在有些过分。

司法机关应视程序正义为生命 17%

网友“谢佑平”:@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对曾成杰执行死刑程序中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深刻反映了司法机关对程序法的肆意蔑视。任何判决即使实体上正确,如果没有程序正义,也必为大众所不齿。司法机关应视程序法为生命,以非对非或以暴抑暴将严重动摇司法正义的基础,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此事件该问责。

司法中人文关怀不可或缺 14%

网友“吴津”: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曾成杰及其家属的遭遇实际是死刑制度在中国的现状的体现,加重了人们对死刑执行中其他利益链条的怀疑。作为剥夺生命的程序,急需建立公开而人性的制度,至少对得起生命。

其它 9%

网友“好久不上围脖”:长沙曾成杰非法集资案,不应因他罪行深重就被剥夺家人见他最后一面的权利,所以此时长沙中院湖南高院费尽口舌诉说曾的罪行也枉然;同样,不应该曾成杰家人最后权益被剥夺就想当然认为曾的集资套现行为是正当的是被冤枉的,所以盲目质疑长沙中院的行为也应该去找找依据。

六、舆情点评

曾成杰被执行死刑事件短时间内引发媒体和网友较高关注度,有两方面原因是不容忽视:一方面是法理层面的争议,争议的存在是话题得以存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争议越大,各方观点碰撞越激烈,话题可能引发的社会关注则越大,而此事所涉及的集资问题经济界人士纷纷也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则是判决执行缺乏道德和人文关怀,在以往的危机事件中,如若跟道德搭界,官方必然会被网民推上道德的审判台,就算竭尽全力进行应对,也难消民众内心对政府的不满。

从事件的关注度走势来看,在事情发生竭尽一周后,终于趋向回落,新的舆情热点的出现也让长沙中院松了一口气,但在此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有以下几点:

危机应对政府需放下傲慢姿态

事件的导火索是曾成杰之女在7月12日晚间发布的微博,这则微博被一些大V关注,并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舆论压力。在这则微博发布的19小时后,面对自媒体平台汹涌的舆论压力,长沙中院在其官方微博中以一种近似冰冷的语气对事件进行生硬的回应,官方 “傲慢”言行让事件雪上加霜。其实,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普通网友关注官方的应对措施,更关注官方的姿态。与政府傲慢的姿态相比,民众更希望官方在面对民意时能保持一份起码的谦卑,体恤民情,才能化解民怨。

提高微博使用水平 建立完善运营机制

危机爆发后,长沙中院果断借助官方微博进行回应的做法首先值得肯定,彰显出官方较高的新媒介使用意识,但仅有意识还远远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互联网环境,这需要官方提高新媒介的素养。以此事为例,微博搭建了一个官民对话的平台,微博上的每一句话代表的都是官方的表态。这就需要开通认证微博的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微博运营机制,关键内容的多重审核制度必不可少。同时,在微博的使用中,切忌随意的删除,如果有删除行为,最好能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说明。

建立沟通对话机制 避免各说各话

在有明确的行为主体的危机事件中,危机的成功化解离不开双方的沟通对话。曾成杰被执行死刑一事引发的后续争议中,官方应借助自身可能的优势,搭建一个平台,心平气和地与曾珊进行对话,谅解对方的合理诉求,进而从对方的合理诉求出发,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朱明刚)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