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海口“垃圾鱼”检测出炉

2013-09-06 11:10来源:人民网浏览:手机版
 本网讯   《法制日报》视点版“网闻寻真”9月2日报道了“网曝海口上万斤‘垃圾鱼’流向鱼煲店,海南渔业部门到闹市区鱼塘抽样检测”一事。记者9月5日从海南省海洋渔业厅获悉,渔业部门检测报告正式出炉:送检的水抽样检测结果不达标准,5份鱼样本中3份不合格2份合格,鱼塘不符合淡水鱼养殖标准。海洋渔业专家表示,因检测出的化合物以及微生物超标会残留鲶鱼鱼体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9月5日上午,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市场与质量监管处副处长曹爱民对《法制日报》记者说,9月4日下午,检测报告才正式出炉。因为涉及的养鱼规模比较大,鱼塘内还有大量饲养的鲶鱼待售,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当即召集相关部门以及海口市政府开会研究此事,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已将此事交给海口市当地政府和渔业部门进行研究处理。

  就此,海口市海洋渔业局副调研员杨长江对记者说,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连夜召开由市卫生、食药监、农业、工商、海洋和渔业、龙华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将对闹市区的这7个“问题鱼塘”依法取缔。

  送检的水抽样到底是哪些方面不达标准呢?据海南省海洋检测预报中心出具的送检鱼塘水样的检测报告显示:水中的BOD5、氨氮、总磷、总氨、油类、粪大肠菌群等超标严重,鱼塘不符合淡水鱼养殖标准。

  关于送检的鲶鱼抽样,记者从其中一份样品检测报告中看到,呋喃唑酮代谢物一项严重超标不合格。

  针对此事,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赖秋明教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检测报告结果说明该养殖鱼塘中鲶鱼的生长环境非常差,尤其是油类、粪大肠菌群等超标,表明鱼塘中烃类化合物、大肠杆菌等化合物比较严重,鲶鱼长期在此环境中生长,会造成鱼的肌肉中有大量烃类、大肠杆菌等化合物残留。人若吃了这些有化合物残留的鲶鱼,会导致呕吐、拉肚子、晕眩等不良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关于鲶鱼呋喃唑酮代谢物超标严重不合格,赖秋明表示,呋喃唑酮是一种杀菌剂,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最敏感菌为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鲶鱼体内残留会产生耐药性,人食用这些鲶鱼以后也会残留在人体内,导致产生耐药性,以后生病再服用此药将失去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赖秋明分析称,呋喃唑酮作为一种抗菌素出现在该鱼塘的鲶鱼体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医院的废水排放进了鱼塘;二是养殖户把呋喃唑酮拌进鱼料中给鱼治病。这种情况一般是严厉禁止的。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