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指南 > 经典案例 >

上海“12.05”特大跨境汇兑地下钱庄网络被摧毁

2013-07-30 11:43来源:浏览:手机版

  短短两年间,总额20余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在“腾挪闪躲”中悄无声息地实现跨境转移和外汇兑换,巧妙设计的交易程序让整个过程脱离了国家金融体系的监管。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依托经侦“破案会战”集群战役一举打掉一个盘踞在上海、广东等地的特大地下钱庄网络,抓获葛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

  金融专家缘何走上不归路?

  ――“现实需求”催生“灰色产业”

  今年41岁的葛某是宁波某科技公司经理,名牌大学毕业的他一直从事金融贸易方面的生意,还曾担任某银行客户经理。由于精通信用证业务,他甚至被部分业内人士冠以“专家”头衔。

  工作中,他渐渐发现国内中小企业对人民币的外汇兑换和跨境转移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如果能利用手头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牵线搭桥”,让公司与个人间的购汇需求与售汇需求相互抵消,就可以在绕过金融监管的同时,赚取由利率差价形成的交易利润,可谓“无本万利”。

  从2010年7月起,葛某从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公司做起,主动向客户提供人民币汇兑与跨境转移服务,并凭借“快捷便利”的手续与口口相传的“信誉”迅速在业内站稳了脚跟。交易中,葛某一般通过电话与客户沟通,外汇兑换的汇率以当日银行汇率为基准,根据客户与自己的个人关系与交易迫切程度上下浮动。为提高工作效率,他还专门雇佣了两名工作人员专司转账结算,谈笑间鼠标轻点,数万元差价便收入囊中。

  为了逃避打击,葛某通过利用公司员工身份证开户等方式控制了境内外多达30余个银行账户,甚至发展到让售汇客户直接将外汇打入购汇客户账户内,实现“点对点”资金转移。一时间,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巨额利润滚滚涌来。直到2012年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敲开了他的家门……

  巨额资金如何溜出国门?

  ――“双向对冲”实现“收支平衡”

  2011年末,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葛某相关银行账户资金转移异常,通过查看错综复杂的交易流水及相关凭证,发现其所控制账户与广东、浙江等外省市地下钱庄往来密切。经过细致的特征分析,一个盘踞在沪粤浙等地的特大地下钱庄网络渐渐浮出水面。

  侦查中,民警发现尽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葛某正在从事非法汇兑与跨境转移业务,但从转账记录来看所涉资金并没有实质地跨越国境,那么巨额的资金是如何无声无息地溜出国门呢?

  原来,葛某只是耍了一个“障眼法”,利用境内外购汇需求与售汇需求的双向对冲,实现资金链条的收支平衡。打个比方来说:身在中国的王女士想将15万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汇给在美国读书的儿子,而在美国的李先生想将2万美元打工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汇入国内。葛某只需要将王女士的人民币打入李先生在国内指定的银行账户,将李先生的美元打入王女士指定的境外账户就能实现资金“偷渡”。双方资金的差额部分再由其他客户或地下钱庄进行拆借、补足,汇率折算的差价就是葛某的利润所在,完全免去了银行繁复的操作手续及相关费用。

  葛某的客户以中小企业主居多,每次交易动辄数百万元。由于客户间互不相识,葛某会要求他们分多次相互划拨到指定银行账户中,仅有利润部分经过多次转移最终划入其自身账户内,交易隐蔽性极强。

  犯罪网络如何连根拔起?

  ――“集群战役”确保“一网打尽”

  葛某会同外省市地下钱庄经营者从事非法跨境汇兑活动的行为引起了公安机关高度关注。公安部“破案会战办公室”将此案确定为部督“会战五号”,调集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警方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上海公安机关迅速成立“12.05”专案组,并很快摸清了葛某等人活动规律。

  2012年3月8日凌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兵分六路前往葛某等人住宅、公司等地守候伏击。与此同时,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公安经侦部门也对相关犯罪团伙进行了有效监控。上午9时许,随着公安部指挥组一声令下,沪粤江浙等地警方同时收网,一举抓获、控制涉案人员20余名,捣毁地下钱庄窝点4个,冻结30余个涉案账户内的资金2000余万元,当场扣押了账册、银行卡、电脑、传真机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将这一特大地下钱庄网络连根拔起。

  9时30分许,当侦查员敲开葛某位于浦东某高档社区的家门时,睡眼惺忪的他顿时傻了眼。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傲慢自负、心怀侥幸的葛某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经查,自2010年7月至案发,犯罪嫌疑人葛某为非法牟利,伙同他人招揽有购买或出售外汇需求的客户,通过指使售汇客户根据约定的汇率,将外汇先行汇入购汇客户提供的境外银行账户内,再指使他人或直接要求购汇客户,将相应的人民币汇入售汇客户指定的境内银行账户等手法,非法从事跨境汇兑业务,累计交易金额达人民币20余亿元,葛某从中非法获利达200余万元。

  目前,葛某等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案件侦破引发警钟长鸣!

  ――“地下钱庄”制造“金融黑洞”

  地下钱庄是民间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的一类组织的俗称,是地下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地下钱庄从事的非法业务有很多,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借贷拆借、非法高利转贷、非法买卖外汇以及非法典当、私募基金等。本案破获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境汇兑型”地下钱庄网络。

  自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地下钱庄褒贬不一。有人将把它视为洗钱的温床,扰乱金融秩序的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它有利于民间经济、方便群众生活。那么,地下钱庄到底有哪些社会危害呢?

  公安部二局反洗钱处副处长束剑平表示:“从宏观上看,地下钱庄使大量资金脱离监管,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也为犯罪资金转移提供了隐蔽通道。”

  事实上,地下钱庄就像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让外汇进出根本不受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使国家对这一部分金融活动完全失控。更为严重的,通过地下钱庄也能够滋生和助长一些贩毒、走私、贪污、诈骗等严重的犯罪活动。在“12.05”非法经营案的侦查过程中,浙江丽水警方正是从上游资金转移中发现并查处了一起信用证诈骗案件。

  此外,大量外资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进入中国,还会严重干扰中国的货币政策,扰乱中国的实体经济。在中国结售汇制度下,当大量非法外资涌入中国市场时,央行就得大量卖出人民币,从而使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泛滥,投资过热、资产的价格快速上涨及通货膨胀率上升,严重地冲击中国实体经济。

  对于参与者而言,地下钱庄的风险也很大。由于它是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很难有保证,极容易滋生金融诈骗,通过地下钱庄换钱结果血本无归的状况屡有发生。而为了逃避税收与监管,通过地下钱庄非法汇兑、转移资金,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涉资金将被依法罚没。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夏卫东表示:“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对地下钱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下阶段,将在严厉打击的同时,更加注重警社合作与防范宣传,坚决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的蔓延。”

  法制网上海7月23日电 通讯员 吴艺 记者 刘建

  ▲警方提醒:

  一、兑换外汇需到国家指定的金融场所,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二、“黄牛”狡猾,私下买卖外汇容易受骗上当,现金交易有被支付假币风险。

  三、国家严厉打击非法外汇买卖,如一旦被查获,会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

  四、人民群众踊跃举报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共同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