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
1、救助对象其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日内报告所在的居(村)民委员会,由居(村)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管理审批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2项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进行核查、审批,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及时了解、掌握其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 2、救助对象其家庭户籍地发生变动的,应当持原户籍地管理审批机关出具的证明,到现户籍地管理审批机关办理救助手续。现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原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一致的,按现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 3、有正常劳动能力但尚未参加工作、生产的居民、村民,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村)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 4、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对救助对象在就医、就学、居住等方面的有关费用给予减免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原则
- 下一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关阅读:
- 安监总局:从严落实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处罚 10-19
- 我国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 03-02
- 办理社保农民可以自己选择吗? 07-30
- 社会保险的认定和处理 07-30
- 国家卫计委:社会抚养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10-23
- 有父母却成“孤儿” 困境儿童亟待国家监护体系救助 11-06
-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 07-30
- 随军家属及军转干部的安置 07-30
- “我的愿望:建造100所希望小学” 10-14
- 郭金龙:京津冀将共享教育医疗资源 03-04
资讯排行榜